第247章 天津十三行(1)(第3页)
听闻此言,张维贤、朱纯臣、徐希皋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辽东的情况他们知晓一些,而让众人觉得奇怪的,不管辽地急递何等军务,只要不涉及辽东经略府,天子一律都不管不顾,哪怕兵部有司的官员,常提到辽东军情,天子的态度也很明确。
不过近期朝野间出不少事,这也渐渐导致当前的朝堂,对于辽东很少聊到。
“向辽东输送粮食,就是其中之一。”
朱由校没有理会眼前勋贵,心底都在想些什么,自顾自的继续道:“朕打算在天津三卫的治下,筹设天津十三行,涉及牙行、盐行、铁行、米行、糖行、丝绸行、陶瓷行、典当行、布行、药商行等,凡大明治下所涉商业,皆细化进上述十三行中。
在商言商。
上述十三行的银股,朕都拿出来一半份额,以供诸卿来带银认购,也不贵,各行一半银股整体作价200万两。
涉及天津十三行的运转,内廷不直接参与,只负责定期查账,至于说具体的运转,则根据各家所购银股,在各行所设的董事局研讨。
嗯,为了方便天津十三行管理,要再设一总会,要定规矩,明框架,确保天津十三行每年都能盈利,而非亏损,诸卿觉得怎样呢?”
不怎么样!
想银子想疯了吧!
聚在御前的这帮勋贵,多数都心惊不已,一个行的半数银股就要200万两银子,那等于说天津十三行,就需要2600万两,再算上内廷所掌银股份额,合计5200万两,什么样的买卖,能值这样的身价?
就靠辽东那处地方,赚到猴年马月,才能把本金给赚回来啊!
“陛下,这会不会太大了?”
不知沉默了多久,朱纯臣见张维贤不说话,余光瞧见天子在看自己,苦笑着对天子作揖道。
“大吗?”
朱由校负手而立,微微一笑道:“今后涉及到戍辽大军,每年所需的粮、盐、布、药等各项军需,朕打算由户部出银子,在各处进行竞标采买,单单是这一项,朝廷就要花一两百万两银子。
倘若这种模式可行,能够确保戍辽大军所需,也不是不能扩大范畴,比如北直隶,比如九边,成国公觉得怎样呢?这还只是辽地的军需,像辽地的官需,民需,天津十三行所辖粮、盐、布、药等行,是可以自行展开的。”
这……
朱纯臣他们听到这里,一个个都愣神了,不过心底都开始算账了,倘若仅是涉及辽地一处,那每年可以赚的纯利不多,但是要扩大范畴就另当别论了,一些人的眼神开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