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679章 铸币一统(第3页)

 不错。

 在朱由校的心底,流露出欣慰的赞许,这就是为何要提拔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下限在这里摆着的,而上限是可期的。

 毕竟在原有时间线上,这些人才其实多数都没有发挥该有的才能,这有政局混乱的原因,也有局势动荡的原因,总之因为一个乱字,导致很多事情都变了味道。

 而朱由校从御极登基之初,一直在做的种种事情,其实都是在稳定各方,使得大明别陷入到乱的境遇下,让大明拥有该有的节奏与状态。

 大明是有很多积弊和毒瘤,但是这些还不足以击垮大明啊,毕竟大明幅员辽阔,国祚传承两百余载,这些都是大明的优势。

 “都听到了吗?”

 在蒋臣讲完以后,朱由校举起那份奏疏,看向眼前诸臣道:“旧的钱法,存在多少问题与积弊,你们适才也都听到了,朕一直在说,要敢想,要敢干,原因就在于此。”

 “旧的钱法,新的币制,必须要实现全面的凝一,这才能成为大明的新路,而新币的流通,除了要有效在国内促成外,更要逐步在国外形成优势。”

 “一个草原,一个朝鲜,这今后需要流通的新币,以构建起稳健的贸易体系,这需要用到多少新币?而这些独靠一个在京的造币清吏司,是能够完全满足的吗?”

 “更不要提,朕要钱局铸造权逐步都收归中枢,地方不再拥有该项职权,以杜绝滥铸私铸之风,不去敢想,敢干的话,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促成?五年?十年?二十年?”

 “这些朕能等得起,但是大明呢?社稷呢?万民呢?他们是否都能等得起?诸卿都想过没有?”

 孙国桢、余应桂他们的表情全变了。

 “朕决意了。”

 在此等氛围下,朱由校一锤定音道:“造币清吏司要担起责任,赴辽东、北直隶、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勘寻新址,为今后筹建造币分局准备。”

 “其中,像辽东、山东两地的造币分局,今后将承载从朝鲜获取金银铸造的职责,要全力确保大明新币,完全占据朝鲜新币流通需求!!”

 这!?

 孙国桢、余应桂他们无不生出惊意,大明的币制流通,居然要将朝鲜也纳归进来,这是他们先前从没有想到过的。

 但是他们没想到,不代表朱由校没想到,朝鲜那只是个开始,今后大明要将更多的区域纳归进来,以实现明币的主导优势,以金本位的体系,不断向各地收割铸币税,从而加快大明本土的发展,当然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有太多的,但是不能因为问题多,就不去做吧,那样大明谈什么改变?

 只要有人,办法总比困难要多,朱由校不觉得大明孕育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就不能在他指明的大方向下,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