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有些人(1)
大明现有的种种状况,不是三五载形成的,这是数十载下,甚至更久的周期内,在旧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期间伴生有突发状况,继而中断在后,一点点所积攒下来的,当然在这过程中,会有一些人站出来解决,哪怕背负骂名,哪怕遭受质疑,但有些的确是得到了缓和。
可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给大明树立明确方向,拖拽着大明前行的同时,分层次,分领域的处理问题。
所以在大明,不管是中枢,亦或是地方,必须要有一批与大明天子步伐一致的人,来做天子认为对的事。
这些年下来,已经有一批人,或有形,或无形,通过朱由校的层层考验,提拔到了对应的位置。
当然了。
在这过程中,同样有处在考验的群体,被朱由校给剔除掉了,因为他们的脚步没有跟上来,还有就是他们的意志没那么坚定。
治国就是这样。
无时无刻都不能放松警惕,因为稍有放松下,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朝历代中,一些在位时间长的君王会犯错的原因。
如汉武帝。
如唐玄宗。
好在朱由校知道这些,且他还很年轻,所以这些错误他是不会犯的。
山东,济南。
总督衙门。
“今下的国情,诸位也都很清楚。”
山东总督王洽表情凝重,扫视堂内所聚众人,语气低沉道:“漠南的仗还在打着,东南又出现了状况,事态变化之快,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但不管别的怎样,对于山东而言,有些事必须要做好才行!!”
山东巡抚张铨,提督沈有容,左布政杨文岳等一众山东文武,听到王洽所讲之言,无不露出各异的神色。
论谁都没有想到事态会成这样。
甚至有些人,万没有想到东南会出状况。
毕竟从倭乱被平息后,东南一带的势头很强,特别是松江、新安两处直隶府州特设,带动着沿海诸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今岁初,在松江、新安筹设的两处商号,对外售卖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很多地方都见识到海贸的厉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源自北方三大舰队分批多次的抽调战船战舰,奉旨南下驰援,确保大明在东番,在琉球,在南洋的安稳,以叫欧罗巴诸国海上力量低头,有了这一前提,促成海贸的进一步增强。
“陛下所颁密诏,诸位也都清楚了。”
王洽撩撩袍袖,继续道:“鉴于当前复杂的局面,山东从接诏起进入戒备状态,当然要呈现外松内紧状态,不能因为这一调整,就使得山东境内出现任何状况。”
讲到这里时,王洽看向了沈有容。
“督堂放心。”
迎着王洽的注视,沈有容表情严肃道:“末将已向都司、水师等处明确指令,各处会在最短的时间调整,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状况。”
在分批任命的一批提督中,属沈有容这位山东提督最为特殊,其除了兼领山东都司以外,还兼领了山东水师。
在过去这些年,山东在悄无声息间进行了不少改革。
如治下所辖卫所分批裁撤,这些卫所所辖卫所田,被悉数划拨到官田序列,这部分官田是单独造册的。
毕竟连成片,成规模的土地,在山东实在太重要了。
关于这部分官田,是由总督、巡抚两处共同管辖,朱由校在山东干了件大事,即用这部分官田,以王洽为主进行兴屯。
伴随着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粮食供给始终牵绊着朱由校的心,尽管在这些年,大明已做了很多,推广新粮种,改良耕种模式,在辽东推进引水植稻,通过海贸引进粮食等,可对朱由校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大明破产的群体太多了。
关键是在这些年,一批批被藏匿的人口,也开始逐步的释放出来。
想要确保大明不出现粮荒,就必须要多下功夫才行。
所以山东就肩负起这一重担,而除了山东,还有一些地方肩负的担子要更重,比如与山东相邻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