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巡察伸冤(第3页)
可现在既然有机会了,那就要适当的减轻负担才行,以叫各自治下的底层群体能好好喘口气。
按着朱由校所想,大明的集约型手工制造业,水利工程建设,驰道工程建设……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今后一部分的财政来源,必须要靠反腐倡廉去获取,而还有一部分,则需要通过不断对外扩张来获取,而这个扩张可不止是军事上的,海贸上的,商贸上的,那也都属于扩展啊。
……
“元辅是说三院要展开联合审查了?”
当日,内阁。
毕自严面露惊诧,看向孙承宗说道:“都察院、廉政院查中枢,检察院、廉政院查地方,这……”
“是真的。”
见毕自严如此,孙承宗表情严肃道:“这件事,是陛下钦定的,而按先前的新制,三院要展开这等规模的行动,事先必须要叫内阁知晓才行。”
“这股风,暂时还没有传开。”
“可一旦真要传开的话,那中枢也好,地方也罢,势必会迎来一次大震荡的,闹不好,中枢及地方将出现很多官缺。”
“这……”
毕自严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可他的内心深处,却知三院为何要这样做。
毕自严想到了不久前,陛下召见他所讲的事宜,这是在变相鞭策他尽快推行,与此同时啊,天子要更进一步的整顿吏治了。
“唉,这一切实在是太快了。”
孙承宗眉头紧皱道:“三院一旦掀起此等风潮,内阁将会很被动,这将会影响到先前定下的很多事啊。”
所以这才是陛下明确战时机制的原因所在吗?
也是听到这句话,毕自严想到了另一件事。
当初天子明确战时机制,毕自严以为天子是想加快效率,确保漠南、东南等地供需,同时啊,也能鞭策着中枢及地方有司,将各项既定的事宜推行起来。
可现在看来啊,毕自严发现他想简单了。
事儿能鞭策,能推动。
那为何人不行呢?
毕竟大明所辖官吏众多,可其中有不少对于新政是有质疑,有推诿,甚至有反对的,对于这些人,如果不尽快清扫出去的话,那大明很难自上而下的进行完全改革。
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啊。
而有了战时机制就不一样了,一切都能从快解决。
最关键的一点,是战时机制下,还有战争,只要中枢主导的战争能取胜,取得大捷,那就能起到对应震慑作用。
谁要是被逼着想做些什么。
好啊!!
刚好打完仗的军队,还没有杀过瘾呢。
大不了派一支精锐去镇压就是。
“景会…景会?”
“嗯?嗯。”
面对孙承宗的呼喊,毕自严回过神来。
毕自严的状态,让孙承宗有些担忧。
“你说……”
就在孙承宗想说些什么时,刘若愚的声音在堂外响起,这叫二人心下一紧,随即便朝堂外快步走去。
“陛下口谕…着内阁次辅,户部尚书毕自严,领今岁北直隶乡试主考。”而当着内阁诸臣的面,刘若愚传达了上谕。
果然是这样。
跪地的毕自严,当听到刘若愚所传口谕,他便知自己的猜想是对的,而天启七年的乡试主考,仅仅是一个开始。
到天启八年的会试,只怕这个主考还是他。
甚至毕自严还联想到了,天启八年的会试与殿试,只怕要招录的新科贡士,新科进士规模,势必将会有不小的增幅。
为什么?
因为天子要清理官吏队伍了,即便有一批官吏提拔上来,但他们原先的位置,势必会有大量空缺,特别是少府等有司,而这些空缺的增补之一,就是从殿试录取的新科进士吸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少府等有司的增补,不再从民间进行考试筛选了,因为朱由校需要人手的那个时期过去了,他要将一切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