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仗剑至天涯

第1154章 分水岭(3)(第2页)

 这还了得?

 邵捷春不知道一点,在大明天子的心里,已经做好了再打一遍东南的想法,再还,能比这还要坏吗?

 但现在的邵捷春改变想法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那就是经历先前的层层动荡下,已经有一批特权群体改变了策略,把自身利益与国朝重视的策略结合到一起了。

 集约型手工制造业。

 在现阶段的浙江啊,不止是有官办的,还有大批私营的,而这些私营的工坊,不管规模大小,全都是在私人土地上建造的,也就是说,他们能用极低的成本,就能投资最热销的产业,继而赚取到大批金银,而这些金银,一部分用来投资建工坊,一部分用在何处,那就不言而喻了。

 肯定是土地啊!!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也是这样,邵捷春才突然明白,为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要对在籍官员,致仕官员进

行登记造册了。

 能不能登记到真实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他们头上加一道紧箍。

 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有些人只会无法无天起来,利用权势,利用人脉,借助风口,去不断地积累财富,最后把本该由国朝直接掌控的改革红利,全都揣进他们各自的私人口袋。

 这还了得?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的话,那大明上下费尽心思推动的改革,到头来啊,就成了某些私人的狂欢了。

 所以该心狠的时候绝对不能手软!!

 现在退了,那浙江就完了。

 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在浙江无法推行起来,也就无法在别地推行起来,那持续改革就会中断掉。

 这后果,可不是他邵捷春所能承担的。

 其实邵捷春的猜想没错,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那仅仅是一个开始,其推行到后期,将会衔接的就是科考改革,土地改革。

 一个是人事权改革,一个是资源支配权改革。

 如果说这样两项权力,能够从中枢层面彻底定死,那么大明就能摆脱过去的轨迹了,从而使大明沿着一条全新的路快速发展。

 土地改革是什么?

 按着朱由校这些年的思考,他觉得行之有效的,就是以国控为主导,私有为辅,简单些来讲,国控的土地,是在一定的规模内,谁要敢在这方面动心思,挪用土地的话,那么下场就是一个,九族消消乐。

 私有为辅,就是允许你有私有土地,但是在一定的规模,就必须要缴纳高额土地税,不缴的话,那就罚你,而且首当其冲要罚的就是土地,朱由校要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逐步实现全面国控的过渡。

 只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大明才能摆脱土地兼并的恶性循环。

 当然了,这件事真要推行起来,势必会要引发一系列风波与震荡的,毕竟朱由校这是跟几千年的思潮对着干。

 毕竟大明是皇权专制统治。

 朱由校也预判到了这一点,所以朱由校还是找到了解决之道,那就是在大明本土之外,允许大规模的私有土地持有,关键是土地税的征收是比较合理的,谁想拥有大量的土地,那完全可以去海外置办产业嘛。

 凡是在海外置办产业的,是受到中枢保护,海外各级官府保护的,如果你的合法权益遭到了威胁,那么中枢及海外地方,势必会以雷霆手段解决的。

 而这个思路就完美与大航海切合了,这将加速大明对外扩张的脚步,当国朝意志与民间结合起来,这所迸发出的威力将难以想象。

 真到那个时候啊,即便中枢想要叫停扩张,势必会遭到层层反对的,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守旧思潮了。

 这就是朱由校想构建的集权本土,分权海外的整体战略,在这大体系之下,只要大明本土能够持续蓬勃发展,凭借着海上陆上扩张与贸易不断汲取财富,那么大明本土就会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了。

 也恰恰是有这个前提,所以朱由校要将大明本土扩张到一个新范围,叫大明上下明白一点,大明本土的疆域是一点都不能丢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