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天启之战(3)(第2页)
“军费开支,这是从天启八年就通过御前廷议明确的,且由陛下颁布旨意明发天下了,每年的军费开支,必须要占据国库收入的一定比例,以此来发展我朝海陆国防力量。”
“适才熊某提到的,还仅是五军都督府这边,各省所辖的都司,明确的那些建制,有很多都还是个空壳子。”
“陛下的旨意,毕元辅不应该不知道吧,今后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这边的海陆军,那是要肩负起对外作战的,是要确保我朝疆域完整的。”
“而隶属于各省都司的,则是要承担起内部震慑的,可现在的问题是,各省都司这块基本上都是空壳子,这就需要……”
听到熊廷弼讲的这些,毕自严眉头紧皱起来,心情是愈发的复杂,这些道理他如何不知道呢。
可现在对于内阁来讲,这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仅是今年要对付的各类债券,本息加起来就超过了千万,这样一笔庞大的开支,到底该如何解决?
总不能新发新的债券,以此来解决旧的债券吧,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这种蠢事,毕自严是不会做的。
而现阶段的各省谋改,有不少都遇到了瓶颈期,准确的来讲,是触碰到了一些新兴群体的利益了,这也使得改革势潮,没有像先前那样迅猛了。
民间流通的规模是不断增大,但问题是中枢的财政收入就这么多,而且直属国库的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
就像西北的以工代赈,前后数载,以国库的名义颁售的债券,规模就达到了千万之巨。
这数字庞大吧?
可拆分到每一年,拆分到陕西、甘肃、宁夏几地,那数字又显得很小。
而西北的以工代赈,按着三边总督孙传庭的说法,至少还需要持续五到八年,也就是说中枢层面,必须每年都对外增发债券,不然的话,先前投入的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
孙承宗皱眉看向熊廷弼道:“毕元辅这也是跟枢辅探讨一下。”
“探讨什么?”
熊廷弼瞪眼道:“稚绳!别忘了,你现在不是内阁首辅了,而是我军务院的高官,心不要偏了。”
“熊蛮子!!”
见熊廷弼如此,孙承宗瞪眼道。
“消消气。”
“这人都看着呢。”
袁可立、朱燮元他们见状,无不上来劝说道。
现在是什么场合啊,怎么能吵起来啊。
这要叫来随驾检阅海军在北三大舰队的人都看到了,那一个个怎样想啊。
可对于这些,熊廷弼根本就不在意。
毕自严的压力大。
他的压力同样不小啊。
军改推行到现在,效率没有先前快了,可天子明确的职权范围,必须要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到位。
他能怎么办?
肯定是咬牙去做啊。
更何况,因为内阁主导的改革,使得大明治下一些地方矛盾激化,站在熊廷弼的角度,肯定要做好防范才行。
类似东南动荡的事,绝不能在大明再度出现了。
这还只是内部的。
外部的呢,漠南、科尔沁治下的诸部,有些暗中跟漠北勾结起来,西北呢,叶尔羌那边动作频频,而雪域那边也是纷争不断,最严峻的是河套等地不消停,因为西北要推动以工代赈,所以有些事吧,就不能像别的地方那样大开大合。
看起来大明内外是安稳的,可实际上呢暗潮汹涌!!
作为军务院枢辅,熊廷弼能不兼顾到这些吗?
就这还没提到东番、南洋等地呢,因为一些事情的缘故,使得西夷各国海上势力,在南洋海域是动作频频。
“父皇,毕阁老他们怎么吵起来了?”
相隔不远处,朱慈燃眉头微蹙,看着聚在一起的毕自严、熊廷弼他们,随即看向正举着千里镜,观察前方海域的朱由校。
“吵起来,不是很正常嘛。”
朱由校没有理会,露出淡淡笑意道:“内阁、军务院是职权不一,但彼此间是有一定牵扯的。”
“可是……”
见自家父皇这样讲,朱慈燃皱眉道:“现在这种场合下,他们争吵,这叫别人看到了,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