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天启之战(6)(第2页)
毕竟这部分特殊群体,所蕴含的财富与潜力,可要比更多群体高出不少。
尤其是这些年下来,朱由栋下令解决掉不少宗藩宗室,这使得朱由栋的威慑,还是很强的。
更别提在宗人府的名下,还持有不少的产业与商号,涉内涉外的都有,这使宗人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低。
也是从前年开始,宗人府所辖宗库,开始全面接管宗禄宗粮发放,并且向国库移交不少钱财,以补过去由国库代发的宗禄宗
粮。
占比不小的宗禄宗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与沉淀,终于在天启九年开始,跟中枢财政剥离开了。
也就是说,依附在大明身上的宗藩宗室群体,他们的一应开支,自此以后跟国库再无半点关系。
说宗人府是一个小朝廷,这话也一点不为过,毕竟几百万的特殊群体人口,是直接归宗人府管辖的。
插一句题外话,皇明宗学、皇明宗军的一应开支,也是从天启九年开始,悉数由宗人府来承担,并且要按期向内帑交付此前所拨开支,直到这部分开支补齐,这部分移交才会结束掉。
因此朱由栋的压力同样不小。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朱常淓沉吟刹那,声音低沉道:“看……”
“聊什么呢?”
朱由检的声音响起,叫朱常淓停了下来。
“没,没什么。”
朱常淓露出笑意,看向收拾好的朱由检,“既然收拾好了,那我等抓紧去西苑吧。”
“好。”
见朱常淓如此,朱由检也没多问。
谁还没点秘密呢?
即便是亲戚,也是会有秘密的。
不过在养心殿的数载经历,让他们彼此间没有隔阂。
随着时间的推移啊,朱由检、朱聿键这帮宗藩群体,在大明政坛占据的份量与地位,已经是很高的存在。
在京王大臣,在外王大臣这两股特殊群体,在朱由校这位大明天子的号召下,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与价值。
一路无言。
西苑,玉熙宫。
“今日召你们过来,为的是科考谋改一事。”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扫视着殿内所聚诸臣,表情正色道。
“今岁的会试、殿试顺利召开,国朝凭此抡才大典,合计录选了七百余众新科进士,其中状元郎陈子龙、榜眼郎方以智、探花郎顾炎武,二甲传胪黄宗羲等所写策论很是精彩。”
“但对今岁殿试,朕还是有不满意之处的,原本朕打算录选千众新科进士,但能通过殿试策论的只有这七百余众。”
“对于我朝而言,随着各项新策新规的推动,官员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有对应专业的官员,那缺口就更大了。”
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黄立极、王大臣朱由检、朱常淓、朱由栋等人听到后,脸上露出各异的神色。
尤其是黄立极,那表情甚是复杂。
因为他知道,将在大明引起轰动的事,到底是要开始了。
“经过这几年的增扩,由潞王负责的新学,已在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几地陆续筹建起省、府、州、县诸学,取得的成效是极为显著的。”
朱由校继续道:“接下来,朕打算从上述几地省学试行,让中枢所辖一应总署,分期对外召开录选考试。”
“当然,这是以自愿的方式报考,不想参加的可以不参加,但要参加的,必须有几地省学开具的学凭方能参加,凡是通过各总署对外招考的,即可录取到各总署为官。”
“陛下,这会不会太快了?”
朱常淓听后,压着心惊道:“截止到今下,北直隶、辽东、山东、河南等地省学,是招录了不少生员,但这部分占比才不到四成。”
“余下在省学进修的,是通过县、州、府学自主考试晋升上来的,这部分群体有不少尚未通过院试,毕竟他们的年纪,有不少都才刚刚及冠。”
“这要是让中枢各总署对外召开考试,此事真要是传开的话,恐在朝野间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啊。”
“那又如何?”
朱由校满不在乎道:“当初推动新学建设时,朝廷就颁布了对应政策,可是有些人对此就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