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大浪潮(2)
牵扯到票易所的问世与兴盛,其实是朱由校有意在推动的,这一切跟天启七年的事密不可分。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君 wanben.info
负责此事的曹化淳,在壕镜,在南洋,是通过各种手段与渠道,购买到被不断抛售的股票,此事结束后是赚了不少,但也是通过这件事,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扒开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持有群体,其中有一部分居然是白手套,而在他们背后站着的群体,查到最后皆指向了东南诸省。
朱由校获悉这一秘闻,就将一些事串到了一起。
先说荷兰,距离大明何其远啊,那就更别提东倭了,从壕镜到东倭的航线,究竟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而在这之前呢,是大明频遭倭寇侵袭,行,即便绝大多数是假扮的,但这中间也有真的吧?
这真的是如何获悉大明东南,甚至别的地方的驻防,情况,还有别的的?
只不过这离的久远了,一些真相无法查明了。
除了荷兰这条线,就必须要回到停停开开的海事上了,在明初是叫停了海事,可那是为了解决一些残余势力,为了确保海疆的安稳,可不知怎么了,这传着传着味儿就变了,慢慢就套上了祖制的帽子。
这直接导致了,大明中枢在海贸方面,在关税方面,一丁点的利益都插不进来了,但凡有想插进去的,肯定会出现各种幺蛾子和风波。
朱由校太知其中的厉害了。
从赵宋时期开始,这片土地对海上的开拓进取就没有停过,即便是在蒙元时期同样是这样的。
怎么到了大明,除了在永乐时期开启了郑和下西洋,到宣德时期结束了最后一次,自此以后就没有官方层面的海事了?
这真就是劳民伤财吗?
不见得吧。
还有下西洋,这可不是泛指南洋,而是跨过了马六甲,朝着更远的海域去了,不然应该叫下南洋才对。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究竟被隐藏了多少真相,这是谁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毕竟有些史料的真伪,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还有一件事,则更坚定了朱由校的想法。
即当时在东南的朱由检、卢象升、魏忠贤等一众关键人物,居然都遭到过刺杀,甚至是下毒。
这些事情查都没法深查下去,因为被抓的这些群体,全都是不知真相的替罪羔羊,这让远在京城的朱由校知晓后为之震怒。
这是逼急眼了,所以才这样做的。
卢象升为何在东南一带被称之为卢阎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通过遇到的刺杀与下毒,卢象升继而将一批批无法定罪,但是却又罪大恶极的群体,全都给抓起来了,全都给株连了。
而改变的不止卢象升,还有朱由检。
跟最初时比起来,朱由检沉默了,成熟了。
这跟一件事是密不可分的。
只是朱由校下旨严密封锁此事,这才使得外界根本就不知晓此事。
“皇兄,牵扯到中枢所辖诸总署,对外招考之事都已结束了。”
西苑,玉熙宫。
朱由检递上一份奏疏,如实禀明着情况,“通过招考的那些官吏,一应的身份摸查,三院这边给出了定论。”
在过去这段时日,大明对外有征伐东倭,对内有镇压叛乱,而在这两件事下,中枢层面要忙的就更多了,这也使得最初掀起不小风浪的中枢所辖诸总署对外招考一事,反倒是没有太大的舆情了。
没办法,牵扯到利益的事太多了。
别的不说,单单是受到对外征伐东倭的影响,中枢层面一些有司颁售债券,这还不包括在朝鲜,以王室王廷的名义颁售的债券,对于普通人来讲这是稳妥发财的好机会,所以肯定是要抢的。
但是对那些不普通的群体,他们要考虑的就不是这些了,而是吃进一批批债券后,能从中获取到什么别的好处。
这世间的事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牵扯到了利益。
“怎么样?”
朱由校接过那份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