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零章 缘份(第2页)

 人多热闹,笑片刻过了收到贵重礼物的喜悦,一帮人便也就吃起了饭。当然也没什么新鲜事,不外乎就是都好奇宝宝一样,问着香港是什么情况,还有关心关心王言在香港那边的生意如何,再有就是问问那边的黑社会,毕竟王言在黄河路摆摊都有卢美琳来找麻烦,何况是去到了香港呢。 

 王言倒也没什么不耐烦,一屋子人虽然都有毛病,但也都不是坏人,一吵吵闹闹的也还算不错。他也没遮掩什么,虽然的不很详细,但是也差不多的给人讲了一下他在香港的经历。 

 过了他这边的好奇,夜东京这帮人便又是吵吵闹闹,还给王言讲起了过去一个多月的发生的事,以及一些矛盾之类的,要王言来评理。 

 聊着聊着,陶陶哎了一声:“王老板啊,等股票出手,你是不是要搬走了?要我搬走也好,你都身家几百万了,还住着葛老师的房子,那赚钱就没意思了呀。” 

 “我觉得也是,王老板,你不知道,我们还打……”看着其他人注视过来的目光,菱红猛的住了口,来了个大喘气道,“我们还打听了一下巨鹿路的洋房呢,你之前不是过喜欢那边的房子吗,那陶陶就去问了,一点的嘛六七十万,大一点的七八十万也够了。” 

 “对对对,我打听了。有的人要做生意没本钱,有的人嘛要出国,房子嘛对我们来肯定贵,对你王老板不打紧的。不过你之前跟我讲的啊,王老板,你以后房子肯定更贵,还让我们有钱就买房子的。要我啊,你倒不如直接买一栋楼合适。” 

 “我是要自己住的,不是要等房子涨价赚钱。”王言摇头笑道,“买房子肯定要买的,地方大一些,自己住的也舒服嘛。这几空了我就去看看,有合适的就买下来好好收拾收拾。还得再把户口迁过来,要不然办事儿总是不方便。” 

 “那你以后可要常来啊,大家都是朋友的……”在其他饶注视下,葛老师缓缓的闭上了嘴。 

 王言当然看出来,夜东京这帮人可能是在他身上有些文章,不外乎是背后有些议论,这是难免的事。充其量,就是围绕着他的一些事情,打个赌什么的,没什么所谓,只当什么也没看出来。 

 他摇头笑了笑:“空闲时候肯定过来的,我还真没什么朋友,话的人都没有,寂寞啊。” 

 陶陶笑道:“该讨老婆了啊王老板,要不然我都要怀疑你喜欢男人了。” 

 “是啊,东北,你是怎么想的?” 

 “没碰到合适的呢,来来来,别研究我的事儿了,喝酒喝酒。” 

 王言还能怎么呢,他总不能多多益善吧。 

 一顿饭吃过,第二,王言便出去忙起了他的事情。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看看调料厂和鞋服厂以及南京路店铺的各种进度,二是要把港资入股的事情整明白了,相应的事情要解决、落实好。 

 他这次并不是自己回来上海的,还带了一个香港投资公司委托的代表律师,来代表香港的投资公司用美刀入股调料厂、鞋服厂。反正都是王言自己左手倒右手,就是把程序走明白了,把各种的帮扶政策落实好。 

 另外还有一件事,便是吃饭时的买房。 

 他跟巨鹿路有很深的缘分,在这里真发生了他的许多事,但可惜,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触,他的过往实在太丰富,让他失了很多情感上的起伏。 

 所以还是来到了这边,只是相对来比较舒适一些罢了,倒是也没有旁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他很干脆,看了两处以后,直接就买了一处二层半的花园洋房,并安排了装修事宜…… 

 外滩二十七号,西去的大日的红霞漫了楼内昏黄。又是一的下班时候,很多人都积极的收拾着东西。 

 “晚上吃什么?”梅萍问道。 

 汪姐顿住了动作,看着窗外的昏黄,认真的思索了片刻,道:“今该去排骨年糕了呀。” 

 “不是吧,又是排骨年糕?” 

 “你知道的呀,梅萍,我爱吃的呀,怎么都吃不够的呀。” 

 “真是佩服你啊,口味那么多年保持不变。我先走了,明见啊。” 

 “明见。”汪姐应了一声,对梅萍摆着手,又是低头收拾好了东西,这才挎上包出去…… 

 汪姐已经记不清,她到底来过排骨年糕多少次。她听父亲,在她不记事的时候就最爱排骨年糕,整日吵着要吃。后来她有了记忆,果然最爱就是排骨年糕。儿时父母带她去,少时同学朋友一起去,而今大了,也只有她自己经常去,难找到总相伴的人。 

 她陪着这一家店,从当年学校旁的店,一直到了云南南路的这家店。她只钟情这一家店,老店主不做,传给了儿子,儿子做的不差老子,她很喜欢。 

 有些味道,尝过一次就忘不掉。 

 有些人,见过一次就让人难忘。 

 当然这并不一定是男女之间的难忘,只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就是有着强烈的记忆点,让人不经意间想起。 

 两次的偶然相遇,以及王言的一些特殊,交流的愉快,让汪姐从公交站点到排骨年糕的这段不长的路程中,总是会想王言是不是也在店里,跟她有第三次巧遇。 

 今,她确定了,因为她大致记得王言的车牌号,她看到那辆黑色的普桑就停在马路边。 

 “汪姐来啦。”店老板还是以往的问候。 

 “还是老样子,要多加一份椒盐排骨。” 

 “王老板听到了吧,我可没骗你,自从我订了你的调料,新推出了椒盐排骨,汪姐每次来都要多加一份的。”店老板笑着,“汪姐,以后不用特意的,现在椒盐排骨已经是老样子了。” 

 “快做快做,我都饿啦。”汪姐笑着催促,开了瓶汽水,弄了吸管,来到王言身边坐下,“好久不见啊,王老板。” 

 “也没多久,我算算啊,差不多是两个月。”王言一脸认真的思索,给出了答案。 

 “哦呦,两个月还不久的呀。一年只有六个两个月,古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已经六十个秋了呀。” 

 “汪姐数学很好。” 

 “我当你是夸我了。”汪姐撇了撇嘴,咬着吸管道,“听你去香港了,怎么样,还顺利嘛?” 

 “看来汪姐很关心我啊。” 

 “哎哎哎,你别自作多情啊,我是跟宝总聊的时候想到了你,就随口问了一句,宝总讲给我的。” 

 王言含笑点头,吃着东西,道:“挺顺利的,我在那边开了个公司,反过来投资了我的调料厂、鞋服厂,目前正在办手续呢,用不上几就办妥了。” 

 “你是怎么在那边开公司的?也不是随便派一个空壳,就能在这边投资享受政策优待的。” 

 “当然是把调料卖到那边去了,香港人也吃烧烤、烤肉的,我的调料卖过去,听吃烧烤、烤肉的人都多了不少。” 

 “跟上海一样?”汪姐早已经明白了前因后果,知道前几个月上海猛然掀起来的吃烧烤的火热,就是王言一己之力造成的,也包括在黄河路打架,以及后来去赴宴什么的。 

 真起来,王言在上海还是有几分名声的。不过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中,过去的几个月就是很久,足够有其他人出名。现在的王言,已经不如前几个月的热度了。但很多人总也还知道的,毕竟人们基本都吃过烧烤,王言的黑心已经被骂出名了,都知道王言的成本低…… 

 “差不多吧。”王言点头,“香港也是几百万人生活,还有很多的大排档,摊贩,在那边的生意也很好。而且这边的出口价是十块,在那边我卖二十。” 

 “哦呦,你真黑呀,王老板。” 

 “不黑怎么赚钱?椒盐排骨你吃过了,你就好不好吃。”王言伸手帮忙接过汪姐的餐。 

 “好吃。”汪姐嘿嘿笑。 

 “那不就是了,况且香港比咱们这边富,翻一倍也没什么影响。不过真起来,我也没赚太多。毕竟出关、进关,还有推广、销售、送货,这都是要钱的。到了那边,一袋能赚五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