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两人的恩怨(第2页)

 这件事主要过失在郑成功,施琅无辜。因为施琅的战略预见更准确,而且事后也验证了这一点,郑成功不承认自已犯了错误,驾驭部下过于严厉。但在这件事上看双方的表现,施琅的问题显然严重得多,他向统帅提建议的方式过于儿戏,缺乏认真诚恳的严肃态度。军事将领对统帅的用兵部署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在交换意见时,应该中肯地分析各种利弊,帮助统帅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越是重大问题越应该诚恳严肃。施琅轻率地用托梦的方式,达不到说服郑成功的目的,还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何况当时郑军中的避战派、主和派人数不少,有些人甚至背主投敌;从施琅一贯的政治立场出发,他建议放弃勤王回师福建,是对清朝主和思想的暴露。把军权交给主和派,郑成功无论如何是不放心的。 

 第二件事是曾德事件,终于导致两人公开反目。曾德最初在郑彩手下,郑彩部瓦解后划归施琅节制。此时施琅已被夺了兵权,曾德不甘心一直郁郁不得志,通过幕后活动,希望回到郑成功身边,郑成功同意。曾德为了在郑军中求得出头之日,从施琅军中改投郑成功手下,对他来说无可厚非。但在施琅看来,这很有可能是郑成功挖自已的墙角,因此对部下另择高枝背叛极为恼怒。无论是郑成功还是施琅,都把部属的效忠当作治军的生命线,背叛自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否则带兵打仗将一盘散沙。因此,施琅派人将曾德抓回斩首,以儆效尤。尽管郑成功急令勿杀曾德,施琅也置之不理。郑成功见施琅公然违令、擅自杀人,遂断定施琅将要叛变谋反,立令擒拿施琅全家。并且杀害了他的弟弟和父亲。施琅此时只剩下投奔清朝这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