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年羹尧(第2页)

 新帝一登基,年羹尧的地位就不一样了。因为雍正让年羹尧和延信共同执掌军务。说是共同执掌,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哪头炕热哪头炕凉。因为大家都觉得年羹尧此前就是四爷党中的重要成员,而延信跟老十四这关系密切,老十四跟这个新皇上雍正不对付,所以实际上年羹尧才是西北的老大。那果不其然。皇上很快传誉大将军延信和相关的地方官员,说西北事务,朕之旨意,总交年羹尧料理调度。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着防边半晌,大臣及川,陕,云南都府提镇等据照年羹尧办理,边疆事务断不可贻误,并传誉大将军延信知之。这么一来,年羹尧就独揽了西北军政大权。 

 而在这之后不久,他表现的机会就又来了。青海又叛乱了,那青海这个地儿,老给年羹尧送人头啊!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率部赴西宁讨逆,打败了罗卜藏丹津,又一次大获全胜。年羹尧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年大将军,加封一等公,对于一个和皇上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来说十分罕见。他把对年羹尧的喜爱强加到了文武百官身上,不但我爱年羹尧。我的子孙和天下臣民都要世世代代的爱他,谁敢不爱他?你们就不是我的子孙,不是我的臣民。这么一来,年大将军真的是威震西北,风光无限,一切实权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就差封他做个西北王了。实际上他就是西北王。 

 另外,这个朝中各项事务,雍正都要听取年羹尧的建议,这个火耗归公的事儿,当时的这个山西巡抚。提出这火耗需要改革,雍正呢,认为非常好,可以实施,但是呢,在和其他朝臣讨论的时候受到了普遍的这个反对。理由很简单动了人家的利益呗,这个我们后面会具体的说到。雍正皇帝一时呢,拿不定主意,便询问年羹尧说,此事朕不动撤,难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啊?再比如翰林院考试定名次。雍正皇帝把前几名考生的卷子快递给年羹尧,让他看看有没有不妥,要不要更改名次什么的,有的时候年羹尧远在西北打仗,见不到面。咋办呢?不要紧啊,俩人通信互诉衷肠,雍正皇帝甚至认为,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才,要是能多来几个,那朕就再也没有烦心的事儿。皇上如此器重年羹尧,那么自然给予他的待遇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