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死(第3页)

 最后从全国各地汇总到皇上那儿的罪名多了去了,整整就是九十二条大罪。什么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冒领军功,侵吞军饷,杀戮无辜,残害良民,光够处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雍正一看行,这下稳了啊。 

 但是呢,又有点儿犹豫。年羹尧功勋卓著,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天下人心不服。自已呢,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罪名,所以最后年羹尧是被逼自尽的,为什么他会被自尽而没有直接采取行动杀他?其中道理也很简单,权力太大,功劳太高,全天人都知道啊,这个是皇上的宠臣,如果杀掉,肯定引起朝野动荡,年羹尧死后,除了宗亲朋党之外,还连累了一大票人。 

 雍正杀年羹尧的性质啊,是君主按照封建君臣关系的准则。收回众臣所不应该有的那部分权力,这是君主跟大臣权力分配的问题,在这古代社会啊,不断发生这种事情,雍正给予年羹尧,过分的权力是自作,而年羹尧不善自处接受,并且扩大了分外的权力,是自酿祸啊,也许皇帝的捧杀的确起了一部分作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年羹尧他自已做的不对。如果他不如此,其实根本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哪怕皇帝还是猜忌他,他也不一定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其实皇帝一开始对他还有一些感情。但是那些感情都随着年羹尧自已作死而被消磨了,当感情消磨净的时候,帝王总是无情的,而年羹尧却始终没有看透这一点,最终只能落到一个被逼自尽的下场,这又怨得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