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官场的规则

 雍正皇帝觉得,官员们贪财啊,说到底,就是工资太少啦!少到啥程度呢?封建时代,宋朝当官最爽啦,宋朝宰相一年的工资收入,注意哦,只是工资,不包括奖金那些杂七杂八的,加起来相当于今天的 300 万人民币呢!到了明朝,朱元璋当皇帝,他啥出身?农民呗!从小被贪官恶吏欺负,所以他可讨厌当官的了。他自已当了皇帝,这毛病也没改。他觉得给你们点儿钱能过日子就不错啦,你们比农民强多啦!你们一天天的干啥呀?哎,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还出不了力气,所以明朝官员的俸禄就特别低。清朝呢?是照着明朝来的,这工资一低,火耗银子就没法避免啦。火耗银子这玩意儿,你可以理解成老百姓被迫交的附加税。到了雍正这儿,他就得想办法呀,把这些附加税改成法定的正税。可把附加税取消了,怎么搞定那些靠火耗银子发财的大臣们呢?雍正就想了个制度叫养廉银,给你们发养廉银。啥叫养廉银?其实就是用高薪鼓励官员廉洁,别贪污,所以才叫养廉银。 

 那么这个养廉银高到什么程度啊?通常是你正常薪水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啊,比如。一位总兵年俸67两,养廉银就是一千五百两,巡抚大人就更夸张了,年薪155两,养廉银10000两。所以这一发养廉银,这个官员活的有点像个人了。 

 所以呢,雍正就讲啦,我这会儿给你们发养廉银哦,你们可别再贪啦!这些钱足够你们活得舒舒服服,体体面面啦!不过你想想,这样的改革能让贪官们不贪吗?那肯定不可能呀!黑眼珠直勾勾地盯着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动心呢?清酒能让人脸红,财宝能勾人心魄嘛!然后呢,这种制度的毛病到后面就慢慢暴露出来啦!为啥呢?因为上面有政策,下面就有对策呀!当官的每年上交的时候,自已先截留一部分,把剩下的交给布政使司衙门。那布政使司衙门也一样,我也再截留一部分,再往上交。朝廷发养廉银下来,也是这个道理哦!朝廷发到省里,省里截留一部分,省里再发到下面,下面又截留一部分,再发到县,一级一级往下扣,所以经过上级层层克扣,真正到你手里的养廉银能有一半就不错啦!有的甚至连一半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