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发明(第2页)
哇塞,这可是奉旨办事哟!开头是上御内阁明发的,开头还是奉旨军机处的呢。张廷玉因为这个廷寄的发明,多次得到雍正的夸赞,说张廷玉对他的旨意理解得那叫一个透彻,写的圣旨也是最棒的。写好的御旨呢,就叫军机处密封在函面儿上,写上办理军机处封记某处某官开拆。或者传御某处,某官开拆,然后交给兵部,让他们根据内容决定是发 600 里加急还是 800 里加急。其实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要寄哪个快递公司。写好之后,马上飞递送到各地驿站,日行 300 里传递。要是更紧急的上域,那可就是 600 里啦!廷寄送达之后,必须得由受命者本人拆阅,其他人可不能代拆哦。受命者看完御旨,还要把御旨到达的时间、内容和怎么办理,再回奏给皇上。这样皇上就能知道你有没有准确无误地理解他的意思啦!
雍正七年,军机处一设立,廷寄这玩意儿就被广泛运用啦,成了军机大臣的独门绝技,还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这样一来,就省去了内阁等好多中间步骤,不用通过内阁去明发上谕啦,而且军机大臣通过兵部,就能直接把皇帝的旨意下达到各地。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军机大臣的身份不固定哦。可以是内阁大学士,可以是各部的尚书侍郎,可以是八旗的都统,甚至宗室亲王都能当呢!清朝让宗室诸王参与朝政,也是吸取了明朝的教训。明朝不让诸王参与朝政,光拿俸禄,啥也不干,就知道跟朝廷要钱,结果最后天下姓朱的王爷多达 40 多万,生生把明朝给拖垮了。所以清朝就让宗室也承担一部分执政的职能。这么一来,保密性那是大大增强啊!不过自然而然,内阁就被彻底架空了。后来内阁的权力变得超级小,就只能颁发一些象征性的重大政令,比如宣战、议和、大赦天下什么的。内阁大学士也就成了一个没啥用的虚衔儿啦。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军机处实际上成了清朝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不见大清会典的记载,大清会典里没这机构啊,就这是一个临时机构。正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是内阁,而那个张廷玉作为军机处的创办人,廷寄的制定者,对待自已的工作非常认真,也非常得心应手。尤其是西北用兵对准嘎尔用兵期间,他在这朝内昼夜值班儿,随时拟定御旨,直接发给前线将领。大大加快了这个朝廷的传旨速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