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军机处(第2页)
不过康熙大帝可不是吃素的,他弄了个南书房,看着像是陪着皇帝整天吟诗作对、画画玩儿呢,可实际上是给康熙起草圣旨的。而且南书房的人都是康熙亲自挑的,因为南书房才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呢。康熙靠着南书房把军政大权紧紧攥在自已手里,让封建皇权更上一层楼。而雍正的军机处,那更是绝了,直接来个釜底抽薪,把封建官员体系最后的那点权力也给整没了。雍正帝从惨烈的八王夺嫡中长了记性,觉得八皇子、九皇子、十四皇子能搞几十年的拉帮结派,康熙末年到雍正初期政局乱成那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清朝祖制闹的,满洲八旗王公贵族权力太大啦。所以,雍正帝一登基就到处找机会,发命令限制和削弱他们的权力。这表面上是限制王公贝勒的属员,实际上是不让王公贝勒、八旗主私底下扩充自已的势力和党羽。七月的时候,又因为王公贝勒、八旗主不把国君当回事,自已想干啥就干啥的问题发了个上谕。这上谕明明白白地说,下五旗的王公贝勒不把皇权放在眼里,他可忍不了。
十月,又就朝堂中及旗下对诸王公贝勒的混乱称呼颁发上谕,大概意思就是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等等,都有相应的封号。所以赐予了封号的,大家按照称号来,那些没有封号的王爷和贝勒,应该直呼其名。比如九贝子、十四王之类不伦不类的称呼,国家并没有这种先例。凡是没有封号的诸王贝勒等人,直接呼其名即可,如若再叫以前称呼,断然不可。将此晓谕八旗和所有衙门。……还有那些闲散宗室也有称王的,什么贝勒王、贝子王、公王之称。以后如果还有此类称号,绝不宽恕。这是试图从名义上和舆论上对王公贵族进行限制。
尽管雍正帝老是提醒王公贵族们别太嚣张,可制度没啥变化,特别是议政处还挺活跃,所以皇权分散这事儿,根本就没法彻底解决。你看允禩、苏努那些亲王宗室,跟皇权对着干,可嚣张了,这就是证据。不过呢,到了雍正七年以后,雍正帝终于把敌对势力都清理干净了,这才有机会搞机构改革。只能说雍正皇帝运气爆棚,想啥来啥,正想睡觉呢,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当时清军正跟西北额鲁特蒙古噶尔丹策凌打得火热,军报那是一个接一个。负责整理军报的内阁在太和门外,皇帝想见也不方便,而且离内廷远,容易泄密。为了避免出问题,雍正帝就在雍正八年在隆宗门内弄了个军机处。军机处虽然名义上没有内阁那么高大上,但它的职责可不少,像处理官员奏折、写谕旨、讨论国家大事、处理重要刑案啥的,慢慢就把内阁给取代了,内阁反而变成了办些日常琐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