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故事云海瑞
第60章 业余军事爱好者(第2页)
战后啊,主将傅尔丹可就惨咯,被雍正从靖边大将军降到了振武将军。雍正之所以没严惩他,主要是看他在突围战中挺努力的,没自尽,还算有点分寸。从和通泊这场战争的经过来看,傅尔丹肯定是主要责任人啦,他立功心太急,主动弃城去进剿,结果战争中又轻易相信敌军要和谈,把战机都耽误了,这罪过可不小。不过呢,也有一些因素不能忽略哦,比如说在后方的衮泰,没有及时组织人去救援。特别是陈泰,他手底下不光有两千满洲兵,还有一千察哈尔兵呢,那可是科布多周边最强的野战和机动力量。要是这支强大的生力军能早点出兵,前线部队也不至于损失那么惨重啦。
那么,雍正作为第一责任人,他就什么错都没有吗?其实雍正也有错,他也犯了贻误战机的毛病。在最初进兵西北时,噶尔丹也提出求和,雍正也以为他真的要求和,毕竟他为这次西北战事准备了七年时间,兵精粮足,一直是一种胜券在握的心态。因此,对于噶尔丹·策零提出的求和,他认为也是合理地。所以在几乎一年的时间里,两路大军都在空耗着,不战不和,不进不退,以致军心有所涣散。更糟糕的是,他还把前线两位总指挥请回了京师来开会,准军就是在主将不在的情况下,才去偷袭了科舍图草场,使西路军陷入被动,北路军失去得力帮手。其次,雍正在思想上也有轻敌成分,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对手的意图。当然他毕竟不比康熙,没有实战经验,军事才能有限。再者,在用人方面也有问题,傅尔丹是一名英勇的大将,但并谈不上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在作战上,相比防守,他更适合去打野战。雍正让他筑城进逼,他就偏偏弃城出击,无法完全贯彻执行作战计划。所以,傅尔丹并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统帅,后来被认为“用兵无方”,这个评价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