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故事云海瑞
第69章 启蒙老师
大清朝的世宗皇帝雍正,正在圆明园享受着人间仙境的生活,却在一夜之间,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事儿说来也怪,就好比是平静湖面突然掀起了一阵巨浪,让人措手不及。
大臣们听到消息后,一个个像被点了穴道似的,愣了几秒,随后便如离弦之箭,火速往紫禁城赶去。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高铁地铁,最快的交通工具也不过是四蹄生风的快马。然而,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臣们,为了不耽误国家大事,硬是拼了老命,连滚带爬地赶到了紫禁城,好在大清江山依旧稳如磐石,皇位交接也顺利得像吃了顺滑剂一般,没有丝毫卡顿。
那么,这位接班人乾隆,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雍正如此放心,早早地就定下了他为未来的储君呢?
话说,这位乾隆皇帝从小就是个天才儿童,那聪明劲儿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五岁的时候,别的小孩还在泥巴地里打滚,他已经在练字了,那一手字写得那叫一个龙飞凤舞,颇有大家风范。到了七岁,人家已经开始骑马射箭了,那身手敏捷,箭无虚发,简直是小版的“弯弓射大雕”。
但是,要说乾隆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君,最关键的关键在于他受到了超一流的教育。要知道,清朝对于皇子的教育那是相当看重的,而雍正皇帝在这方面更是下了血本。为了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的教育,雍正可真是费尽心思,找来了许多名师高徒,个个都是当时的大牛人。
比如福敏,那可是朝廷里的重量级人物,平时说话都带着一股威严,一出场就能让周围的人都肃然起敬。还有朱轼,学问渊博,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精彩绝伦,简直就是文坛泰斗。至于蔡世远,那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一肚子的学问不说,还特别会教书育人,深得学生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