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旧臣配新君(第2页)

 乾隆皇帝继位之初,面对的是一群老成持重的顾命大臣,尤其是他的父皇雍正帝最为宠爱的两位重臣——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大臣不仅资历深厚,而且在朝中威望极高,可以说是“老资格”的代表。乾隆心里很清楚,要想在这些“老油条”面前树立自已的威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背景。早在雍正年间,雍正帝就下了一道圣旨,要为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大臣配享太庙。这个荣誉可是非同小可,相当于给他们的官职和地位加了一层金光闪闪的保护罩。乾隆一登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要想笼络住这两位老臣,还得顺着先皇的意愿来。 

 于是,乾隆在登基之初,便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不仅没有撤回先皇的旨意,反而大张旗鼓地宣布,将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确保张廷玉和鄂尔泰能够顺利配享太庙。这一举动,不仅让两位老臣感激涕零,也让其他官员们心服口服,纷纷称赞乾隆英明神武。 

 乾隆心里暗自得意:“哼,你们这些老臣,不是喜欢拿先帝的惯例来说事吗?好,我偏偏就顺着你们的意思来,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当然,这只是他内心的独白,表面上他依然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已的地位,乾隆还特意在朝堂上公开表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功劳,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赏赐给他们丰厚的财物。这样一来,两位老臣更是感激不尽,对乾隆的忠诚度也大大提升。 

 不过,乾隆也不是一味地迁就。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控朝局,还得有自已的班底。因此,在表面上对两位老臣示好的同时,他也悄悄地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晋官员,逐渐建立起自已的势力。这样一来,既安抚了老臣,又为自已铺好了未来的路。 

 一天,宫里的消息传到了张廷玉和鄂尔泰耳中,说是新皇帝乾隆要继续履行先皇的遗愿,让他们两位配享太庙。这消息一出,两位老臣心里乐开了花,但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心里暗自盘算:“这人情领了可不好,得矜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