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讷亲的终点(第2页)
讷亲带着一队人马,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征途。一路上,他不停地在心里默念兵书上的条条款款,希望自已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然而,当他真正到达战场,看到那一个个坚不可摧的碉楼时,讷亲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他心想:“这碉楼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只巨大的乌龟壳,我们怎么攻得破啊?”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召集了将领们开会,商量对策。会议开了一整天,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没有一条能让讷亲满意。
讷亲一到四川前线,立刻展现出了自已的“领导魅力”。他心想:“既然我是皇上钦点的大臣,那就得拿出点魄力来。”于是,他一上任就下令清军必须在三天内攻克最难攻打的刮耳崖。讷亲自信满满地宣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攻不下的碉楼!”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清军在刮耳崖下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不仅未能攻克碉楼,反而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几位主将在战斗中阵亡,无数士兵倒在了战场上。讷亲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不禁一阵发凉。
原本轻敌的讷亲在这场战役后彻底崩溃了。他不仅不敢再提进攻,还把战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了张广泗身上。张广泗自然不肯背这个黑锅,两人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讷亲给乾隆的奏折中,只字未提自已的失误,反而一味要求增兵派饷。乾隆收到奏折后,心里有些疑惑:“讷亲怎么这么急着要增兵呢?难道前线真的那么困难?”然而,很快就有密报传到了乾隆手中,揭露了讷亲和张广泗的真实情况。
得知真相的乾隆勃然大怒。他意识到自已被讷亲和张广泗愚弄了,一怒之下先斩杀了张广泗,接着又下令锁拿讷亲,准备亲自审问他。讷亲被拘禁后,四川巡抚和他的随员们害怕受到牵连,纷纷弹劾讷亲,揭露了他在前线的种种劣迹。
据弹劾者称,讷亲在前线不仅不敢应战,还整天饮酒作诗,听戏为乐。乾隆听后更是怒火中烧,认为金川战事不断失利的责任全在讷亲身上。他还提到讷亲在府中养狼狗的事情,指责他用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蒙骗自已。
当讷亲被押解到北京时,乾隆下令赐他自尽。令人唏嘘的是,用来结束讷亲生命的,竟是他爷爷遏必隆当年立下战功的遗刀。这把刀见证了讷亲家族的荣耀,如今却成了他生
命的终结。
说来讷亲也是倒霉,初到四川前线,本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没想到刚上任没几天,就赶上清军攻碉失败。这场败仗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讷亲的雄心壮志。从此,他的名字便与这场失败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日后的一大罪状。
战事不利,讷亲与张广泗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张广泗主张稳扎稳打,讷亲则急于求成,两人经常因为战术问题争吵不休。前线毫无进展,后方将帅不和,金川之战的窘境可想而见。士兵们私下里都说:“这仗打得,比煮粥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