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平大小和卓(第2页)
朝廷呢,自然是希望白山派何卓能真心效忠,于是乾隆皇帝就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叶尔羌,还让他们当了当地的“博克”,也就是首领的意思。
乾隆22年,小和卓霍集占这家伙,突然“叛逆”上线,举兵自立,乾隆皇帝那是一脸懵啊,心想:“这剧本不对呀!”于是,他立马派出了大将兆惠去“灭火”。
可这次呢,乾隆皇帝有点“手忙脚乱”,中途还把兆惠给换了下来,让自己的远亲雅尔哈善去“代打”。这雅尔哈善啊,可没兆惠那统帅范儿,只带了一万多人去围困大小和卓的“藏身之所”库车城,结果呢,让两兄弟给“溜之大吉”了。
仨月后,雅尔哈善还是“一脸迷茫”,乾隆一看,这哪行啊,还是得靠兆惠将军啊!于是,他果断把雅尔哈善给“炒鱿鱼”了,还让他回京“受审”,这结局嘛,跟之前的讷亲一样,因为玩忽职守罪,被“领盒饭”了。看来乾隆皇帝这行政手段,还真是有点“苛刻”啊!
兆惠这边呢,还没走到京城,就接到了乾隆的“召回令”,心里那个苦啊,心想:“这不是来回遛我吗?”但没办法,军命难违,只好带着几个随从又回去了。
乾隆皇帝不仅完成了皇爷爷和父皇的“未完成的心愿”,还顺手把西边那个“蒙古准噶尔汗国”给“送上了西天”。这一下子,天山北麓就成了大清帝国的“新领地”,简直是“版图扩张”的典范啊!
不过,大家伙儿都知道,今天的新疆地区,那可是个“天山南北,风光无限”的好地方。北疆是平定了,但南疆呢?嘿,那里还有一场“好戏”等着上演呢!
这场“好戏”的主角啊,就是“大小和卓”这对“兄弟档”。大和卓名叫波罗尼都,小和卓名叫霍集占,俩人都是从中亚费尔干纳地区“远道而来”的。他们啊,都是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分支成员”,来自那个神秘的“白山派和卓家族”。
说他们是“大小和卓”,其实就跟咱们平时说的“大小王”差不多,一个大一个小,一个厉害一个稍微逊色点。不过啊,这俩人在南疆可是“风生水起”,给乾隆皇帝添了不少“麻烦”。
但乾隆皇帝是谁啊?那可是个“麻烦解决大师”!他微微一笑,表示:“南疆的‘
好戏’,我来导演!”于是,一场平定南疆的“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这“何卓”二字啊,从波斯语翻译过来,就是“当家的”意思,挺有范儿的!何卓家族呢,是伊斯兰教苏菲派里的“纳克什班迪教团”成员,听起来就像是个神秘组织。
后来啊,这纳克什班迪教团内部也搞起了“分裂”,分成了黑山派和白山派。这两派啊,简直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现实版,为了争个高低,恶斗了一个世纪之久,那叫一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