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西域(第2页)

 不过,历史总是有那么点波折。西汉和东汉交替那会儿,出了个叫王莽的“捣蛋鬼”,把中原搅得一团糟,西域这边也就顾不上了。匈奴一看机会来了,立马又跑回来“占山为王”,丝绸之路也断了线。

 但好景不长,公元73年,东汉的汉明帝刘庄一拍大腿,决定派四路大军去“教训”匈奴。这一战,东汉不仅找回了场子,还重新设立了西域长史府,管理西域的事务。史书上都说了:“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这简直就是一场“失而复得”的大戏啊!

 进军西域的浩荡大军中,藏着一位即将改写西域历史的“奇男子”,他就是后来在西域混得风生水起的班超。这家伙的大本营设在疏勒,也就是现在的喀什地区,如今喀什城里还有个班超纪念馆呢,简直就是西域版的“名人故居”。

 班超这哥们儿,出身可不一般,家里全是文化人。老爸班彪、老哥班固、老妹班昭,个个都是史学界的“

大腕儿”。可班超这家伙,偏偏不走寻常路,放着好好的文科学霸不当,非要“投笔从戎”,立志去西域闯荡江湖,干一番大事业。这“投笔从戎”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简直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叛逆之旅”。

 别看班超只带了个36人的“小分队”,但这哥们儿可是东汉最强的“嘴遁王者”。他到了西域,那嘴皮子一动,鄯善、于阗、疏勒这些国家,一个个都被他说得服服帖帖,纷纷表示:“我们跟汉朝混了!”这简直就是一场“舌尖上的西域征服战”。

 班超在西域一待就是31年,愣是把西域的55个国家全都“收入囊中”,让它们乖乖归附汉朝。这功绩,简直就是西域版的“统一六国”。汉朝一看,这家伙这么能干,直接给他封了个“定远侯”,意思就是“安定远方的侯爷”。班超这趟西域之旅,可真是“文武双全”,既当了武将,又做了文臣,还顺便成了个“外交家”,这人生,简直不要太精彩!

 素勒坦沙看完这封信啊,那是百般纠结,心里头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是呢,迫于大清的压力,他最终还是选择“宰杀”了大小和卓,其中还把小和卓的脑袋给“砍”下来了。

 兆惠呢,就带着这个死尸和没身子的脑袋“班师回朝”了。到了京城,那可是举行了盛大的胜利庆典啊,乾隆皇帝一看这战利品,那是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兆惠“干得漂亮”!

 虽然霍集占和波罗尼都的后人后来还会跟清朝展开争斗,一直到道光年间才被彻底平定,但至少现在安静了啊!所以,征服了被称为回部的南疆之后,乾隆皇帝在西部的远征就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下子,乾隆皇帝可以好好地“嘚瑟”一番了!

 乾隆爷啊,一开始只是想“小小”地控制一下那些野心勃勃的准噶尔人,结果呢,这一打就打了五年!打完了准噶尔,又跑去平大小和卓,真是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啊。

 那这场战争到底有啥意义呢?嘿,意义可大了去了!乾隆这次征服啊,可是极大地扩张了清朝的领土哦。于是呢,在乾隆27年,也就是1762年,乾隆皇帝就在伊犁设了个将军,管辖整个天山南北,还把这地儿赐名为“新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儿叫新疆,那会儿它有个洋气的名字——“西域”。西域这地界儿,可不是盖的,传说中有三十六国,不过别较真,这“三十六”就是个大概数,意思就是那儿有一堆游牧民族的小王国,热闹得很。

 西汉初年,北方有个“邻居”叫匈奴,那可是个不安分的家伙,整天想着怎么骚扰中原和西域的小伙伴们。汉朝刚开始那会儿,就像是新手村的小玩家,被匈奴这个大boss虐得不要不要的。但好在,汉朝有个“文景之治”的buff加持,默默练级,就等着哪天逆袭翻盘。

 终于,公元前141年,汉朝迎来了它的“开挂”时代——汉武帝上线!这位大佬一登场,就放出豪言壮语:“匈奴那小子,看我不收拾你!”于是,他策划了一场大行动,决定武力解决匈奴问题。他的小舅子卫青和外甥霍去病就登上了历史舞台,还有那句最经典的,“寇可往我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