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和琳(第3页)

 和珅、和琳听了这话,心里那个美啊,简直比吃了蜜还甜。他们心想:“咱们兄弟俩,一定要好好努力,将来可不能让袁枚大诗人失望啊!”于是,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一个成了官场上的佼佼者,一个成了战场上的英雄,真可谓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啊!

 学业一结束,咱们的和琳小朋友就从七品小官笔帖式开始混起了官场。这笔帖式啊,说白了就是八旗子弟的“入门官职”,人手一份,跟送的一样。但和琳可不满足于此,他靠着自己那股子拼劲儿,还有哥哥和珅在后面推波助澜,一路摸爬滚打,最后竟然坐上了杭州织造的大位。不过话说回来,这杭州织造虽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呢,权力小得可怜,就跟个摆设似的。和珅一看,这哪行啊!弟弟可是要干大事的人,怎么能窝在这个小职位上呢?于是,他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给弟弟找个更好的出路。

 这时候,和珅的眼睛盯上了两位大佬——阿桂和福康安。这两位可是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权重势大,跟着他们混,肯定没错!和珅心想:“我要让弟弟跟着这两位大佬,好好历练历练,争取早日实现袁枚大诗人的预言,成为那个能擎天的英雄!”

 1786年,乾隆老爷子遇到了个头疼事儿——他的小舅子盛住居然贪污了!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关键是,盛住是皇帝的小舅子啊,乾隆想护短,但又不能明着来,毕竟皇帝的光辉形象可不能受损啊!这时候,和珅这家伙就像是乾隆肚子里的蛔虫,一眼就看穿了乾隆的心思。同时,他也知道阿桂那老头儿是个认死理的,一根筋到底,肯定会秉公执法,这样一来,乾隆可就不高兴了。

 不过,和珅转念一想,嘿,这不正好是给弟弟和琳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嘛!于是,他赶紧把和琳拉到阿桂面前,说:“阿桂大人啊,您看我这弟弟和琳,聪明伶俐,是个办案的好手。这次盛住这事儿,您就带带他吧!”

 私下里,和珅还给和琳面授机宜:“琳儿啊,这次办案可是你立功的大好机会!阿桂大人经验丰富,你跟着他,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还能留下个秉公执法的好口碑。不过啊,你得记住,这次办案涉及到盛住,那可是乾隆老爷子的小舅子。万一盛住被抓了,你一定要建议阿桂大人轻判,这样乾隆才会满意,咱们也才能保住脑袋啊!”

 和琳一听,心里那个乐啊,心想:“哥哥这招真是高!既能立功,又能保住脑袋,还能让乾隆老爷子满意,简直是一举三得啊!”于是,他信心满满地跟着阿桂去办案了。

 案情发展得那叫一个顺溜,跟和珅预想的剧本一模一样!阿桂那老头儿,认真得跟个二愣子似的,直接把盛住给押回了京城。这时候,咱们的和琳小朋友出场了,他瞅准时机,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个建议:“阿桂大人啊,您看这盛住,虽然犯了事儿,但咱们也得讲究个宽严相济不是?不如就从轻发落了吧!”

 这一招,那可真是妙到毫颠!乾隆老爷子一听,心里那个乐呵啊,心想:“这小子,挺会办事儿!”朝臣们呢,也都觉得这事儿处理得挺妥当,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给了皇帝面子。和琳这一出手,直接就把乾隆的眼球给吸引过去了。乾隆一看,嘿,这小子行啊,是个人才!于是,大手一挥,和琳就被晋升为湖广道御史了。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阿桂呢,也对和琳刮目相看了。他心想:“这小子,跟他哥和珅那可真是不一样!和珅那家伙,滑得跟个泥鳅似的,而这和琳呢,既认真又圆通,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和琳这家伙,可真是会学习!从阿桂那儿学到了认真劲儿,从和珅那儿学到了圆滑处世。他就像是个“混搭高手”,把这两种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结果呢,口碑那是杠杠的,乾隆老爷子也对他青睐有加,重用那是迟早的事儿!

 所以说啊,这做人啊,就得像和琳这样,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嘛!

 没多久,咱们的和琳小朋友又迎来了一次大放异彩的机会,办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案,那才叫一个风光无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