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代价(第2页)
说起来,嘉庆给和珅列了多少罪名呢?我前前后后仔细一数,好家伙,20条大罪!但这20条里,关于他贪的还真不多,主要都是些什么呢?欺君枉上、压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这些。这就奇怪了,和珅啊和珅,你怎么就这么不知死活,表现得这么张扬呢?你这不是明摆着给嘉庆皇帝的君权“添堵”嘛!
嘉庆皇帝心里那个恨啊,那个痛苦啊,就跟吃了个没熟的柿子似的,又涩又堵得慌。他心想:“你这家伙,非得让我置你于死地不可!”于是,和珅就这么“华丽丽”地成了嘉庆皇帝政治手腕下的“牺牲品”,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和珅这家伙,到现在还是个“话题人物”,功过是非,争议不断。有人说他啊,从政生涯就像是一场“混搭秀”,功过各半,让人捉摸不透。
想当年,和珅初入朝廷,那时候大清国库穷得跟乞丐似的,入不敷出。可和珅一来,就像是个“经济魔术师”,一番建议加改革,愣是让大清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有人甚至说,要是没和珅,大清可能早在乾隆那会儿就“歇菜”了,哪还轮得到慈禧太后“上场”啊?
乾隆皇帝呢,也是“心里有数”,知道和珅贪财,但觉得这只是“小毛病”,对大清构不成啥大威胁。而且,和珅对他那是忠心耿耿,跟“小狗护主”似的。所以,乾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想:“和珅啊和珅,你贪你的财,我享我的乐,咱们各取所需,相安无事。”
可到了嘉庆皇帝这儿,那就不一样了。他心想:“我爸给我留下这么个‘宝贝’,我得好好利用利用。”于是,嘉庆皇帝就来个“一石三鸟”:杀了和珅,既能立威,又能转嫁矛盾,还能“继承”和珅的财产,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所以啊,有人说这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话还真不假。嘉庆皇帝这一招,简直就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商业头脑”。不过,话说回来,和珅这家伙,虽然贪财,但也不能否认他在大清历史上的“特殊贡献”嘛,毕竟,他也曾让大清有过那么一段“风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