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匣子找不到了(第2页)

 到了嘉庆爷这儿,本想着也能按部就班,结果好家伙,一场中暑,直接把他给“带走”了,连句“我儿接班”都没来得及说。这下可热闹了,王公大臣们跟无头苍蝇似的,满世界找那个金匣子,嘉庆爷身上摸了个遍,愣是没找着。心里那个急啊,就跟丢了宝贝似的。

 “得了,别找了,赶紧回宫!”有人一拍大腿,想起了乾清宫那块匾。一行人浩浩荡荡,奔回紫禁城,那架势,就跟要去挖宝藏似的。到了“正大光明”匾下,一个个仰着头,脖子都快断了,就等着那密诏从天而降。

 嘉庆爷一走,留下个不大不小的烂摊子——皇储的事儿没搞定!秘密立储的密诏,本该像藏宝图一样指引着大家找到下一位皇帝,结果“正大光明”匾后面空空如也,就跟玩儿捉迷藏似的,密诏它藏得好,愣是没人找得到。

 嘉庆爷这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可惜长子命薄,早早地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剩下四个儿子,老二旻宁,也就是咱们后来的道光皇帝,老三绵恺,老四绵忻,还有老五绵愉,那会儿正是一锅乱炖,各有各的心思。

 嘉庆爷走的时候,这四个儿子年岁各不相同,道光38岁,正值壮年,跟个稳重的老大哥似的;绵恺25岁,血气方刚,心里头的小火苗呼呼地烧;绵忻15岁,还是个半大的小子,但谁说少年不能当皇帝?绵愉呢,才6岁,小得跟个奶娃娃似的,但别忘了,历史上也有幼儿登基的先例嘛。

 这一下子,皇储之位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想要,但又不好明说。道光心里头那个急啊,心想:“我这都等了这么多年了,总不能让到手的鸭子飞了吧?”绵恺也不甘示弱,暗地里琢磨:“我年轻力壮,说不定机会就来了呢!”绵忻虽然年纪小,但也开始幻想自己穿上龙袍的样子。至于绵愉嘛,他虽然小,但说不定也在梦里头当过几回皇帝呢。

 道光同志,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简直就是皇子中的“老大哥”。想当年,他还得过乾隆爷的亲自点赞,平定天理教叛乱那事儿,更是让他威风凛凛,跟打了个大胜仗的将军似的。嘉庆爷在世时,对他那是爱得不得了,恨不得把皇位早点交给他,让他早点“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