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盐政(第2页)

 清朝那盐政啊,道光之前还用着明朝的纲盐法,就跟老顽固守着老规矩一样。这纲盐法咋说呢,就像是个“盐界拼多多”,盐商们拿着盐引去产地“拼单”领盐。结果呢,这拼着拼着,就拼出了几个“总商”大佬,他们跟官府那是称兄道弟,亦商亦官,帮着盐运使衙门收盐税,跟收保护费似的。

 后来啊,又冒出了些“窝商”,专门倒卖盐引,就像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一样。还有“运商”,拿着盐引去买盐,然后到指定地方去卖,跟送外卖似的。更有“场商”,直接垄断盐场的产盐,跟土皇帝似的。这么一来,原本的纲盐法就被这些盐商们给“玩坏了”,国家垄断的盐业变成了盐商们的“私人订制”。

 这时候的盐运使衙门啊,就成了“总商”及其小弟们的“后台老板”,官商勾结,那场面,比电视剧还精彩。盐务官吏们对盐商们那是各种“敲诈勒索”,盐商们为了转嫁负担,就把盐价抬得跟天高似的。百姓们一看这盐价,那叫一个“望盐兴叹”,买不起啊!

 于是呢,有些盐贩子就开始动歪脑筋,逃避盐税,然后把盐低价卖出去,私盐就这么畅销起来了。这私盐一泛滥,正规盐商们可就遭殃了,盐引滞销,国家的盐税收入也跟着遭殃,跟股市崩盘似的。

 到了道光那会儿,盐务问题啊,就像个顽固的牛皮癣,不仅没好,反而还越挠越痒。贪官污吏和贩卖私盐的“盐泉”们那是狼狈为奸,赚得盆满钵满,国家的盐税呢,却是连年下滑,跟滑滑梯似的。这时候的盐商啊,别说小商了,连大商都哭得跟泪人似的,直呼“伤不起”啊!

 道光皇帝一看这架势,那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直嚷嚷:“我得找个靠谱的人来管管这事儿!”可是呢,他瞅瞅这世道,人心不古啊,官员们一个个都不肯实心实意地干活,遇到事儿就先想着自己的小九九,执法也不考虑长远。道光皇帝那是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就在这时,四川总督蒋饮钻(这名字听着就像个钻营的家伙)进京来了,一见道光就猛拍马屁,说:“皇上啊,您这求贤若渴的心情我理解,我这儿有个人选,绝对靠谱!”道光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跟见了救星似的。蒋枚括(这家伙名字改得挺快)也不含糊,直接推荐:“川东兵备道陶澍,那业绩在四川可是数一数二的,绝对能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