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南疆小崽子(第2页)
那时候,新疆回部(天山南麓那地儿)有对大小和卓兄弟,波罗尼都和霍集占,他俩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就在那儿发动了叛乱。乾隆皇帝一听,这哪行,咱清朝的威严何在?于是,立马派兵去征讨。
经过一番激战,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都见证了清朝军队的英勇。那时候,清朝刚平定完在天山北麓盘踞了70年的准噶尔汗国,士气那是杠杠的!特别是在叶尔羌附近的黑水营,定边将军兆惠那是大显身手,把霍集占打得落花流水。
1759年,大小和卓一看形势不妙,撒腿就跑,一路西逃,经过了葱岭,最后跑到了巴达克山(阿富汗东北部那旮旯)。清朝军队那是不依不饶,一路追击,最后把巴达克山的首领素勒坦沙都给擒杀了,还把他的尸首带回了新疆,这战斗力,简直了!
再说那大和卓的儿子萨木萨克,他老爹死后,他也就逃亡了,最后跑到了浩罕国(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在那儿,他还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老二就是张格尔,1790年出生的。
这张格尔啊,从小在喀布尔(今阿富汗首都)求学,那学问没学多少,野心倒是挺大。他一直梦想着能在南疆恢复大小和卓的统治,这复仇的小火苗啊,在他心里那是越烧越旺,最后,终于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史诗”。
这家伙,对推翻他家族的清政府那是恨得牙痒痒,心里头总琢磨着怎么报仇。于是呢,他开始壮大自己的部落势力,还勾搭上了驻阿富汗的英国殖民者,那英国人也是慷慨,顾问、训练、武器,一股脑儿地往他那儿送。
这张格尔叛乱啊,可不光是民族冲突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部充满复仇和野心的“大戏”。
1817年,浩罕汗那家伙,仗着有英国撑腰,跟清朝提了个要求,想在喀什噶尔享点贸易特权。清朝一听,心想:你这不是得寸进尺嘛!于是,毫不犹豫地给拒了。浩罕汗一肚子火,心想:哼,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于是,他就盯上了有恢复南疆统治野心的张格尔,撺掇他发动叛乱。
到了1820年,张格尔一看时机成熟了,就利用南疆维族人对参赞大臣斌静的不满,开始煽风点火,鼓动当地民众叛乱。不过啊,张格尔这家伙显然是低估了清军的实力。那时候的清军,虽然不如康乾盛世时那么勇猛,但对付他这群乌合之众,那还是绰绰有余的。结果,清军一出手,就把他们给击溃了,张格尔只带着二三十个残兵败将逃回了浩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