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赔钱(第2页)
清朝那国库清查,简直就是走走过场,官员们每年例行公事,账本随便翻一翻,就像是在给国库账本做“面部扫描”,看都不带仔细看的。
账本上的数目对不上?那有啥大不了的,官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想:“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较真,反正又不是我丢的银子。”
就这样,国库里的库银,一点点地,就像沙漏里的沙子,悄无声息地流失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到了43年后,那丢失的银子数量,简直就成了天文数字!道光皇帝要是知道了,估计得惊得下巴都掉下来,心想:“我这国库怎么就成了‘漏斗’了?银子怎么就跟长了腿似的,跑没了呢?”
这丢失的900万两白银,那可不是小数目啊!要是放在康熙、乾隆那些盛世年间,可能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不怎么显眼。但道光帝那会儿,清朝可是走在下坡路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被迫割地赔款,一下子就出去了4000万两白银,肉疼啊!接着又遇上连年天灾,不得不拨款2000万两白银去救济灾民。这下好了,国库里就剩下1000万两白银,这可是清朝赖以生存的“最后一根稻草”啊!
结果呢,这1000万两白银也没保住,又被库兵们偷走了900万两。道光帝那可是省吃俭用,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结果却出了这档子事儿。他得知后,气得头晕目眩,差点没晕过去。他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把这些库兵抓回来,严惩不贷!看他们还敢不敢再偷我的银子!”
这些库兵们,一听事情败露,那反应快得跟兔子似的,藏的藏,逃的逃。毕竟43年间都换了好几拨人了,想抓他们?那可比大海捞针还难!
道光帝一开始气得不行,但后来想想,国家正缺钱呢,得想个法子挽回点损失。于是,他脑筋一转,决定让那些涉事的官员们“出血”。
库管们每月得赔500两,查库御史们更惨,一次性得赔6000两。那些已经去世的大臣也不能幸免,赔偿标准减半,但得由他们的子孙来代赔,这算是“父债子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