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咸丰皇帝(第2页)
奕?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而且还易于接受新事物。据《清史稿》载,他曾与道光一起谈论军事,两人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道光赐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
通过奕?的表现,也可看出,道光很欣赏奕?的才华,但奕?恃才傲物,锋芒外露,这也是儒家大忌,也是道光所忌讳的。
道光皇帝,那可是位“守成大师”,守着大清的家业,那是兢兢业业,生怕出点儿啥岔子。可谁知,这鸦片战争一来,就像是个不速之客,硬生生地闯进了大清的门槛。
结果呢,道光皇帝一看这阵势,心里头那个慌啊,就像是见了猫的老鼠。最后,没办法,只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一签,可就把大清给“签”进了丧权辱国的泥潭里,再也爬不出来了。
你说这道光皇帝,他要是有点儿应对战争的能力,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可他呢,对战争那是恐惧得要命,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只想逃避,不想面对。其实啊,这点上老六还真比老四合适,最起码懂军事啊。
当然啦,中国近代史的落后,不能全怪道光皇帝一个人。毕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一个人能阻挡的。但这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确实是开了个不好的头,就像是个“厄运的开关”,一按下去,大清的霉运就接踵而至了。道光皇帝啊,你这“守成大师”的称号,怕是得改改咯!
他的一生循规蹈矩,也不好声色,还特别节俭,表面工作做得无可挑剔,但实质上什么也没干。比如明着说禁鸦片,但皇宫内的皇太后却可以吸食,打着孝道的名义将“以身作则”抛掷脑后,也是挺让人醉的。
道光本身平庸,好自欺欺人,没有魄力,保守至极,即便他欣赏奕?,以他保守派的作风,也不会冒险将大清江山交到奕?手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奕?当了皇帝难道就能改变大清的命运吗?从他后来与慈禧的较量中,我们也能看出,他虽然有才智,但帝王权术却是欠缺的,一辈子在政治中心进进退退,无法立足,正如曾国藩的评价“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如果反过来看,老四反而在帝王权术方面还是有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