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故事云海瑞
第99章 即行处斩
话说时间来到了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这天,只见载垣、端华、全庆以及陈孚恩等人齐聚一堂,气氛严肃而凝重,仿佛正在召开一场至关重要的“科场案总结大会”。他们神情肃穆地向咸丰皇帝呈上了详细的案情奏折,并逐一罗列了科场案中涉及人员的罪名及相应的处理方案。
在这些被指控的人当中,尤以柏葰最为引人注目。载垣等人力主对柏葰处以“斩立决”的极刑,其态度之坚决,犹如认定柏葰乃是罪不可赦之人,非得立刻将其从世间抹去一般。他们言辞恳切地奏道:“启禀皇上,此柏葰犯下如此重罪,实在是罪大恶极,若不严惩,难以平民愤呐!恳请皇上下旨,速速将此人处决,以正国法!”
然而,当咸丰皇帝听闻这科举舞弊的真相之后,心中却是百般纠结。一方面,他深知此案影响恶劣,必须要予以重处;但另一方面,对于柏葰这位大臣,他内心深处仍存有一丝怜悯之情,原本有意对其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便罢了。
就在此时,肃顺挺身而出,毫不退缩地与咸丰皇帝当庭争论起来。只见他手持刑律条文,宛如手握一把无坚不摧的尚方宝剑,义正词严地说道:“皇上啊,您可要三思啊!科举制度乃是我朝选拔贤才的重要途径,关乎国家社稷的兴衰荣辱。如今发生这般严重的舞弊之事,如果不能严惩不贷,又如何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如何能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在位官员呢?这柏葰身为朝廷重臣,却知法犯法,倘若不将其斩首示众,恐怕日后此类事件将会层出不穷啊!”
咸丰皇帝内心深处的纠结和挣扎犹如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两端分别系着对柏葰的私情与维护科场公正的责任。他的思绪在这两者之间来回拉扯,难以抉择。
一方面,柏葰作为朝廷重臣,其地位和功绩不可忽视,咸丰帝心中着实有想要保全他的念头。然而另一方面,科场舞弊之事关乎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若不严加整顿,势必会导致风气败坏,影响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