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四岁的皇帝(第2页)
实际上呀,要说这慈禧太后心里头打的那些小算盘可真是不少!尤其是在立嗣这件大事儿上,她心中的那点小心思可谓是人尽皆知。要知道,如果真的立了溥字辈的人为新帝,那么她这个原本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皇帝生母,可就要瞬间降格成为皇上的奶奶啦!如此一来,她一直以来所倚仗的垂帘听政之名义,岂不是就荡然无存了吗?对于像慈禧这样一个对权力有着极度渴望和强烈追求的女人来说,要她轻而易举地舍弃掉手中紧握的大权,简直比登天还难呐!
于是乎,为了能够继续心安理得、堂而皇之地掌控朝政,稳稳当当地坐在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发号施令,慈禧便开始在心底暗自琢磨起来。究竟该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既能符合各方利益,又可以确保自己得以延续垂帘听政之名分的合适人选来继承大统呢?为此,她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不断地盘算着各种可能的方案和策略……
这时候,慈禧的眼睛开始扫视在场的王爷重臣们,心里头那个算计啊。突然,她的眼睛一亮,心里头顿时有了主意。她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哀家觉得,载湉这孩子挺
合适的。他是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过继给咸丰帝,也能算是个正统的继承人。”
众人一听,心里头那个嘀咕啊。载湉?这孩子才四岁啊,怎么能当皇帝呢?这不是胡闹吗?可是啊,谁敢反对慈禧的决定呢?一个个都低着头,装聋作哑。
慈禧一看,没人反对,心里头那个得意啊。她接着说:“载湉这孩子啊,聪明伶俐,将来一定是个有出息的皇帝。而且啊,他爸爸是咸丰皇帝的妻弟,妈妈是哀家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这么一来,载湉和哀家的关系,那简直是亲上加亲!从爸爸那边论,得叫哀家大娘;从妈妈那边论,得叫大姨。这关系,铁得很!”
众人听闻此事后,心中顿时恍然大悟。他们终于明白了慈禧太后打的如意算盘,原来她选择载湉作为皇帝,其目的竟是为了能够继续掌控朝政、垂帘听政!然而,尽管大家心知肚明,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轻易将此话说出口。每个人都紧闭双唇,把话硬生生地咽回肚子里,那模样就如同憋尿一般难受。
最终,在无人敢于反对的情况下,载湉顺理成章地被慈禧太后亲自选中,成为了同治皇帝的继任者。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载湉接替了同治皇帝的位置,但实际上他所继承的却是咸丰皇帝的皇位,而非同治原本所处的“岗位”。那么,为何慈禧会挑选载湉来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呢?除了之前提到的种种关联因素之外,其中还存在着另一个关键原因。原来,载湉这孩子自幼便乖巧懂事,温顺得犹如一只小绵羊。正因如此,慈禧太后认为像他这般听话顺从的皇帝,日后必然易于操控和掌控,从而使得自己垂帘听政之路能够一帆风顺。
载湉这时候才四岁啊,本该在爸妈怀里撒娇,过着无忧无虑的小王爷生活。他每天就跟着乳母在王府里转悠,看看花、逗逗鸟、玩玩小虫子啥的。可谁曾想呢,命运这么一捣鼓,他得进那深不可测的皇宫大院了。
醇亲王奕譞一听这个消息啊,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他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自己儿子成了皇帝,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难过的是儿子才四岁啊,就要离开自己身边去皇宫里受罪了。他叹了口气说:“唉,看来咱们和载湉啊,这福气是享不上了。小家伙这是要去宫里‘历练’了。”
醇亲王妃呢,更是哭得跟个泪人似的。她拉着儿子的小手恳求道:“儿子啊,你还小啊,不懂事啊。这皇帝的位置你可坐不稳啊!皇宫里那是个啥地方啊?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啊!你去了那儿可咋办啊?”可是啊,那些兵士们哪管这些呢?他们就像抢宝贝一样,抱着还在睡梦中的小皇帝嗖的一下就冲进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