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军机处换装(第2页)

 说起慈禧太后呀,那绝对称得上是位手段高明的“拉拢高手”!她就像一只狡猾的蜘蛛,精心编织出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将朝中的清流派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那些平日里言辞犀利、敢于直言进谏的御史们,如今一个个都乖乖地成为了她的“小耳目”,时刻留意着朝堂内外的风吹草动,并及时向她禀报。而翰苑中的那些文人墨客们呢,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她的“大喇叭”,不遗余力地宣扬着她的旨意和想法。

 如此一来,慈禧太后便能够轻而易举地监视着以奕欣为首的那帮人。她犹如一个老练的驭手,稳稳地驾驭着局势,牵着奕欣等人的鼻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反观奕欣这边,虽然有机机大臣文祥和沈桂芬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两位大臣年事已高,精力逐渐衰退,就如同两棵饱经风霜的老树一般,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变得越来越不中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奕欣在朝廷中的势力也如同秋天的树叶一般,一片接一片地飘落下来,日渐式微。

 说到1881年,慈安太后一走,奕欣那简直是“晴天霹雳”。慈禧虽然一直掌权,但慈安也不是吃素的,她是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母后皇太后呢,地位高得很。诛杀安德海那事

儿,就是慈安太后一拍板定的。慈安在的时候,奕欣心里还算有个底,毕竟有个“大靠山”。可慈安一走,奕欣心里那个慌啊,就像是没了主心骨一样,整天提心吊胆的。

 好多年来,奕欣在朝外忙活着,慈安在宫内坐镇,他俩就像“哼哈二将”,一内一外,不知不觉就组成了“抗慈联盟”。这联盟啊,就是为了对付慈禧太后的。所以,奕欣虽然老是被慈禧“敲打”,但有慈安这个“大靠山”在,他还是能稳稳地握住军机大权。结果慈安一走,权力就像长了腿一样,全跑到西宫慈禧那里去了。

 慈禧这下可成了“老大”,独揽大权,国家政事全由她说了算。原来的两宫垂帘听政,现在变成了西宫“一枝独秀”。光绪小皇帝还没长大呢,慈禧就已经把大权紧紧攥在手里了,那架势,就像是生怕别人抢了去似的。

 这时候,奕欣的势力就像秋天的树叶,越来越弱,眼看着就要被吹散了。朝堂上,醇亲王奕譞的地位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慈禧在和奕欣的“宫斗”中,慢慢占了上风。慈禧心里那个美啊,就等着找个好机会,一举把奕欣给“ko”了,让他彻底翻不了身。

 奕欣这哥们儿,长期被慈禧“政治按摩”,按得他对政事都有点儿“疲劳”了。起起伏伏的,以前的棱角和锐气都被磨得跟圆石头似的,一点儿都不剩了。他整天郁郁寡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转眼间到了1883年,法国那帮子人老不老实,老去侵略越南,还在咱们中国西南边儿上挑事儿。这中法战争啊,就这么“嗖”地打起来了。军机处呢,奕欣是“掌门人”,他们一伙儿人战也不是,和也不是,跟个没头苍蝇似的,进退两难。

 这时候,清军在前线那是“败得稀里哗啦”,朝臣们一看,纷纷上书弹劾奕欣,要问问越南那事儿到底咋回事儿。慈禧太后一看,气得那叫一个“火冒三丈”。她心想:“哼,奕欣啊奕欣,你这次可算是撞到枪口上了!”于是,她直接和醇亲王奕譞联手,给奕欣他们安了个“委靡因循”的罪名,咔嚓一下,全给“炒鱿鱼”了!

 这慈禧太后啊,玩起政治来,那真是“快刀斩乱麻”,一点儿也不含糊。奕欣啊,你只能认栽了!慈禧太后这一手,那可是“快准狠”,直接把奕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帽子给摘了,让他成了个“光头司令”。

 然后呢,慈禧太后让奕譞玩起了“商办”的把戏。这“商办”啊,听起来挺好听的,其实就是让奕譞偷偷地把中枢大权给揣兜里了。奕譞呢,也是个聪明人,他一看慈禧太后这意思,心里就明白了,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