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维新变法 (第2页)

 康有为的话语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不停地敲打着皇上的耳膜,“皇上啊,您必须当机立断,赶紧变法!只有变法,才能挽救我们的国家,才能让我们摆脱这亡国灭种的危机!否则,我们所有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一字一句,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刀刃,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割裂着皇上那颗本就脆弱不堪的心。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打着皇上的灵魂深处,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不安。

 终于,在康有为那“耸人听闻”的言辞的猛烈冲击下,皇上那颗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心被彻底击垮了。他开始深深地意识到,如果再继续坚持不变法,那么自己的皇位恐怕真的会如同风中残烛一般,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

 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皇上下定决心要召见康有为——这个平日里毫不起眼的六品小官。对于皇上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他从未如此重视过一个如此低微官职的人。

 然而,当那一天真正到来时,康有为却发现自己的心情异常地激动和紧张。他迈着有些颤抖的脚步走进了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停止了运转。

 当他终于见到皇上时,他的心跳愈发剧烈,仿佛要冲破胸腔一般。而皇上的目光,在与康有为交汇的瞬间,竟然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漂泊许久的人突然看到了陆地一样。

 皇上紧紧地握住康有为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朕可不想成为亡国之君啊!如今,朕将变法这等大事全权交托于你去筹划,你尽管放手去做,不必有丝毫顾忌!”

 这句话犹如一道来自天庭的圣旨,让康有为的血液瞬间沸腾起来。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那片理想的海洋,正掀起波澜壮阔的波涛,等待着他去驾驭。他紧紧握着拳头,掌心微微出汗,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兴奋。

 康有为深知,这道圣旨意味着他长久以来的抱负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他一直渴望能够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将自己的变法理念付诸实践。如今,机会终于降临,他怎能不激动万分?

 没过多久,光绪皇帝果然颁布了那道着名的“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告戊戌变法的开始。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正值农历戊戌年,就如同我们现在用生肖来称呼某一年一样,只是一种纪年的方式罢了。

 然而,这场变法绝非仅仅是一个年号的更迭,它更像是一场猛烈的风暴,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朝廷和民间。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

 康有为这一次可谓是时来运转,犹如“咸鱼翻身”一般,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六品小官,摇身一变成为了变法的核心人物。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仿佛给他注入了无穷的力量,让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谋划起变法的各项事宜。

 他深知这场变法对于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然而,光绪皇帝想要推行变法,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这就好比让一个长期习惯于安逸生活的人,突然去挑战攀登高山,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和重重挑战。

 且不说其他,单就那道着名的“定国是诏”而言,其中所提及的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以及立大小学堂等改革措施,乍一听似乎只是几个简单的字眼,但真正要付诸实践,其难度简直堪比解高数题!

 就拿裁冗兵这一点来说吧,那八旗绿营里的冗兵,就像是朝廷里的蛀虫,吃闲饭、拿俸禄,却对国家毫无贡献。你说裁就裁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当年肃顺也提过这建议,结果咸丰皇帝一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为啥?因为旗人可是大清的根基啊,你让他们下岗,那不就等于捅了马蜂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