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戊戌六君子(第2页)
然而,就是这样四位杰出的官员,却因为支持变法而遭受了如此悲惨的命运。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慈禧老太后的权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最终只能被囚禁在牢笼之中,等待着未知的审判。
还有那康广仁呢,他虽然只是个普通百姓,但他与康有为的关系却让他成为了戊戌六君子之一。康有为在逃跑时未能带上他,使得康广仁不得不替哥哥背负起这沉重的罪名。这也是为什么康有为一直被近代人认为是伪君子的一个佐证,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卷入这场政治风暴,更未曾料到会因此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到了行刑的那天,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氛围。人们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纷纷涌向刑场,仿佛那里有什么稀世珍宝等待他们去观赏。
刑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喧闹声此起彼伏。老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即将到来的处决充满了期待。
囚车缓缓驶来,车轮在石板路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死亡的丧钟在敲响。谭嗣同和其他死囚被关在囚车里,他们的身影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助。
谭嗣同原本以为,他的死能够唤起国人的觉醒,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危机和改革的必要性。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当囚车经过时,沿途的老百姓们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流露出同情和敬意。相反,他们像一群被激怒的野兽,将手中的烂菜叶、臭鸡蛋如雨点般砸向囚车。
“逆贼!”“卖国贼!”的骂声不绝于耳,这些曾经被谭嗣同视为同胞的人们,此刻却对他充满了敌意和唾弃。
有人甚至高喊着:“老太后仁慈,没把你们千刀万剐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直插谭嗣同的心脏。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一心为了国家和人民,却换来这样的结局。他的鲜血,本应是唤醒国人的警钟,如今却成了人们发泄愤怒的对象。
到了菜市口刑场,那更是人山人海啊!大家都等着看热闹呢。康广仁第一个受刑,刽子手挥起大刀,哐哐哐砍了好几刀才把脑袋砍下来。为啥呢?因为慈禧老太后特意交代了,处死戊戌六君子必须用钝刀!虽然她想凌迟处死他们,但凌迟这刑法早就被废除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看着康广仁那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一地鲜血,老百姓那叫一个高兴啊!欢呼不已。轮到谭嗣同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鲜血是唤不醒国人的。于是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然后刽子手又是一阵连砍带锯,据说连砍带锯砍了30多刀才把头颅砍下。谭嗣同这最后的呼喊啊,真是让人听得心碎!
等六君子都处罚完了,围观的老百姓还急不可耐地趁着血还热乎,用馒头蘸着吃呢!据说这血能治病!这场景啊,简直是比看大戏还热闹!就是可怜了这六位君子啊,为了国家的未来英勇献身,结果却成了别人口中的“治病良药”。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见当时的老百姓都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这还是北京的老百姓呢,经历了两次的鸦片战争甚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北京的伤害也不小,老百姓还是这样。
说到这儿啊,咱们就得聊聊这戊戌变法了。康有为他们为啥不找慈禧老太后商量商量呢?要知道慈禧老太后那才是大清的一号位啊!其实啊,康有为他们不是没想过找慈禧老太后商量,但人家心里也明白啊,这慈禧老太后的思想和他们那是天壤之别啊!
咱们先说说这第一条原因吧。慈禧老太后讲究的是“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变”。人家那可是从封建礼教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江湖啊!啥事儿都得按照祖宗的规矩来办。可康有为这帮维新派呢?人家满脑子都是新思想啊!什么民主啊、科学啊、改革啊!这些词儿在慈禧老太后听来那就是天书啊!她老人家能听懂才怪呢!所以这两人要是坐一块儿商量事儿啊,那不得跟火星撞地球似的?非得炸开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