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讨论(第2页)
李莲英心中暗自思忖道:“你们这些人啊,可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皇太后心中的主意,又岂是我等能够轻易揣摩的呢?”他不禁感叹,这世间之事,往往就是如此,众人皆醉我独醒,又有几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呢?
慈禧老佛爷此时心中犹如一团乱麻,茫然无措。她那原本精明的头脑此刻也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让她难以看清眼前的局势。
她在心里反复琢磨着这个难题,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这皇帝的宝座,按照祖制,只能从道光帝那一脉中去挑选合适的人选。然而,究竟应该为咸丰帝立嗣,还是为同治帝立嗣呢?这可真是个让人左右为难的抉择啊!
慈禧老佛爷深知这个决定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整个大清王朝的未来和命运。她不禁想起了咸丰帝和同治帝在位时的种种情景,心中愈发纠结。
假如要给咸丰帝立嗣,那么新皇帝将会是同治和光绪的同辈。这样一来,慈禧仍然可以保持皇太后的地位,继续垂帘听政,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
然而,问题在于“载”字辈中的那些小家伙们,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剩下的这些孩子大多都已经成年,一旦他们继位,就能够立即亲政,根本不需要慈禧再来垂帘听政。
慈禧可是个心眼比针眼还小的人,她绝对不可能轻易地将权力交出去,让别人来坐享其成。她辛辛苦苦才爬到如今的高位,又怎么会甘心将这一切拱手让人呢?所以,立嗣这件事情对于慈禧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
她心中暗自思忖道:“我这一生,历经无数风雨,历经千辛万苦才走到如今这般地位,又怎能如此轻易地放弃呢?绝对不行!我必须深思熟虑一番,权衡利弊,看看究竟是继续扮演‘垂帘太后’的角色,还是另辟蹊径,想出其他办法来。”
然而,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慈禧老佛爷依然感到头痛欲裂。这皇帝的宝座啊,实在是让人左右为难!一方面,她实在不甘心就这样拱手让出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力;另一方面,如果选择一个成年的皇帝,那势必会与自己争夺权力,这可不是她所期望的局面。
如此一来,慈禧老佛爷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无论怎样抉择,似乎都难以两全其美。
最后,慈禧在内心深处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后,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决定在“溥”字辈中多留意一下。毕竟,“溥”字辈的小娃娃数量众多,要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进宫来抚养并非难事。这样一来,慈禧不仅可以继续掌握政权,还能将这个小皇帝培养成自己的傀儡,从而继续享受那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美妙感觉。
而且,这并不是她凭空想象出来的主意,而是有先例可循的。想当年,康熙皇帝年仅八岁便登上了皇位,而他的成长过程中,孝庄太皇太后可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孝庄太皇太后的悉心教导和培养下,康熙才得以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清朝的盛世局面。
慈禧心里头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于是,她开始着手准备,先找荣寿公主聊了聊,又跟那些近支王公们开了好几次“秘密会议”。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这废立皇帝的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慎重再慎重。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慈禧终于一拍大腿,选定了载漪家的小崽子,十四岁的溥儁。这下子,慈禧心里头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她心想:“哼,这下子我看谁还敢跟我抢权!这小崽子年纪轻轻的,还不是得听我的?”
至于后面咋样,那还得看天意喽!慈禧老佛爷虽然心里头有了打算,但也没急着动手废立。毕竟她心里头的顾虑多得像夏天的蚊子,赶都赶不走。再说了,这时局啊,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一个样,总有意外的“惊喜”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