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仙的现代生活大帅比慕白

第460章 命运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第3页)

 于是,冼世荣就拖着一条残腿,靠着那三块毫洋和一路乞讨,艰难地往省城方向挪。 

 不知捱了多少日子,吃了多少苦头,总算活着到了穗城。 

 可再也回不到部队了。 

 只好躲在屋檐下得过且过。 

 在这里,他遇到了那个同样被命运抛弃在街边乞讨的双目失明的女人。 

 一个瞎子,一个瘸子,同是天涯沦落人,就这么相依为命,结成了夫妻。 

 后来过了两年,又有了阿婉和阿生。 

 那时,粤军统帅是最为支持孙先生的人,打的又是驱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这一仗,是正经的革命军。 

 冼世荣虽早己离队,但街坊邻里知道他曾经是粤军的人,为此也没少夸赞他。 

 而有了家庭,自然也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凭着这层身份和自己肯吃苦的劲儿,在码头找到了一份扛包的活计。 

 他本以为,这辈子最大的苦难总算熬到了头。 

 能靠着力气养活一家西口,守着老婆孩子,就是老天爷能给他的最大恩赐。 

 这就够了,这就够了,别的不敢想。 

 但后来,随着那位粤军统帅与孙先生闹翻决裂,甚至发生炮击总统府事件后,他的日子便过得有些艰难了。 

 没有多少人会区分1920年和1922的粤军战士的区别,尤其是为了迅速划分界限。 

 那时候,他便从曾经光复乡梓的英雄变成了反动军阀的兵。 

 尽管生活因“旧粤军”的身份而变得愈发艰难,但冼世荣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依旧每日咬牙去码头扛活,只是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活下去就行,活下去就行。 

 名声算什么,名声最不值钱了。 

 如今的神州大地一团乱麻,军阀混战,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曾经是革命军,现在是反动派,说不定哪天又成了英雄部队。 

 谁又说的准。 

 而现实中也确实是。 

 十年后,1932年,因不忍国土沦丧,百姓蒙难,一群年轻人舍弃家人,远离故土,奔赴千里之外的抗战战场。 

 誓要与敌寇决一死战。 

 那群年轻人来自粤省。 

 其部队番号: 

 【十九路军】 是那支不顾委员长“忍辱负重,避免冲突”的避战命令,于申沪以一部之力独战扶桑,以伤亡过半的代价重创敌寇,打得扶桑西次换帅,一战成名的部队。 

 是那个不善言辞,在开战前,面对镜头有些不自在,有些憨厚,有些局促,还傻笑却依旧表达“如果不幸我地(我们)十九路军众战士牺牲晒(全牺牲),也要请我地(我们)全国同胞联合一致来抵抗这个暴日。”的蔡姓军长所率领的部队。 

 是那支事后非但没有受赏被斥责违反不抵抗命令而被逐渐边缘化远调福闽,后来因起义反抗反动当权派被出兵镇压,从此被分拆分化杂牌军的部队。 

 番号不在。 

 而遭此命运的残余粤军却依旧参与了后续申沪、兰封、湘沙会战甚至是金陵保卫战。 

 更是金陵保卫战中唯一一支大规模,成建制地从扶桑军队包围中选择正面突围,冲击扶桑军队防线,杀出血路,沿途还收复少量失地,成功撤离回到神州军队防区的部队。 

 不过这些,冼世荣并没有见到。 

 都是后话。 

 因为,命运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1924年7月,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 

 许多人的命运开始改变。 

 包括冼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