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后(第2页)

 在春节,百无聊赖的高如雪竟然将那部晦涩难懂的《神农本草经》与博大精深的《黄帝内经》烂熟于心,并早已提前跟随小医于教学室内预先研习多时。

 待到恩师亲身传授技艺之时,她巧妙地运用起先前所学之知识,再结合师父传授的精髓要义,彼此相互参照验证。

 偶尔间,她所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竟也能给予李智华一定程度的启发。

 李智华不禁喜出望外——原本他自认为自己历经多年苦学,不仅掌握了本门独有的医术绝学,更曾与其他各大门派切磋论道、取长补短;其医术造诣即便不敢妄称登峰造极,但至少也堪称国内顶尖翘楚之一。

 未曾想,如今却能在教徒授业的过程中萌生出全新的思路见解,如此看来,这位得意门生可真是拜得其所呀!

 不仅如此,小徒弟那惊人的学习速度和深刻的领悟能力,连李智华这样见多识广的人都不禁为之惊讶。

 这孩子仿佛拥有几乎过目不忘的本事,无论是多么复杂晦涩难懂的医理,只要一经讲解便能迅速理解掌握;其悟性更是超乎常人,往往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正因如此,师徒二人间的教学进程异常顺利且迅速,远超李智华最初的预期。

 实际上,高如雪曾经猜测过系统教学室的课程可能是从他们所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各种理论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华部分。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她的师父,在某些方面恐怕也难以与之相比。

 然而,跟随师傅学习仍然具有诸多益处。

 毕竟,对于当前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高如雪可谓是一无所知。

 此外,师傅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无疑都是极其珍贵的财富。

 例如在开药方这门技艺上,据说优秀的中医师针对不同贫富阶层、老年人和儿童等患者群体,即使患上相同的病症,开出的方子也会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