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8章(第3页)

我认为,彭文娜的故事,就像一部没有旁白的纪录片,镜头对准的是一个曾经优秀的党员女干部如何一步步迷失自我。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原则的堤坝,从来不是被洪水一下子冲垮的,而是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蚁穴,一点点蛀空的。

她从在党旗下宣誓时的热泪盈眶,到在留置室里的沉默低头,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踩着现实里无数相似的脚印。

我认为,这个角色最狠的地方,是她的“可理解性”。

我没把她写成天生的恶人,而是让她带着普通人的弱点:会累,会怕,会在觥筹交错中贪恋被奉承的滋味,会在家人的期盼里动摇“清廉”的底线。

这种“可理解”不是为她开脱,而是撕开一层更痛的真相——有时候,堕落不是因为有多坏,而是因为忘了最初有多好。

彭文娜的争议,或许正源于此。

她让读者在她身上看到警惕:那个曾经在日记本里写“为人民服务”的自己,会不会在某个岔路口,也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而这,大概就是作为作者的我在塑造这个角色时,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不是要批判一个虚构的罪人,而是要叫醒每个可能走偏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