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真相大白(第2页)
天源国君听了国师的话,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但仍在心中激烈地纠结挣扎,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挣扎之色。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而急促,双手紧紧背在身后,眉头紧锁,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山峰。心中不断权衡着出兵与不出兵的利弊,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寻找那一丝微弱的光明。许久,他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疲惫:“可是,朕若不有所行动,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朕身为一国之君,若不能维护皇室尊严,又何以服众?”
国师见状,赶忙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陛下,欲成大事者,需顾全大局。不如先派人前往天剑山,彻查此事真相。若天剑山真有不轨之心,再出兵也不迟,届时师出有名,天下人也无话可说;若只是误会,化干戈为玉帛,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大度与英明,还能为帝国增添助力,岂不更好?如此一来,既能维护帝国尊严,又能避免生灵涂炭,实乃两全之策啊。”国师目光坚定地看着天源国君,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黑暗中为天源国君指引着方向。
大皇子也在一旁焦急地附和道:“父皇,国师所言极是。还望父皇三思啊!此时贸然出兵,正中某些人的下怀,恐让帝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还请父皇以帝国百姓为重,慎重考虑。”大皇子一脸焦急,眼神中满是对帝国命运的深切担忧,仿佛看到了帝国在战火中摇摇欲坠的惨状。
天源国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久久不语。他在御书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脚步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帝国的兴衰荣辱。心中反复权衡着出兵与不出兵的利弊,仿佛在黑暗中艰难地寻找着一丝曙光。许久之后,他终于长叹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巨石,神色疲惫不堪地说道:“罢了,就依国师所言。传朕旨意,暂停大军集结,就派你和大皇子为特使前往天剑山,查明真相。”
大皇子和国师闻言,心中那块高悬已久的大石终于落地,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们心中都明白,此次天剑山之行,必定充满了变数与挑战,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而天源帝国与天剑山的关系,也变得愈发错综复杂,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无人知晓,仿佛被一层厚重的迷雾所笼罩,让人捉摸不透。
国师带着大皇子,一路疾驰,身形如流星赶月般迅速,很快便来到了天剑山。山门前,值守的弟子见两人气势不凡,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犹如两座巍峨的高山,令人心生敬畏。值守弟子赶忙警惕地上前阻拦,神色恭敬而谨慎地询问来意。大皇子神色温和,犹如春日暖阳,表明身份后,值守弟子不敢有丝毫怠慢,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紧张与敬畏,仿佛看到了无比尊贵的人物。他立刻施展身法,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飞报掌门。
不多时,杨继成、张天命等人听闻消息,匆匆赶来。杨继成见是国师与大皇子,心中虽有些诧异,但还是赶忙拱手行礼,态度谦逊有礼道:“不知国师与大皇子亲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杨继成微微低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谨慎,仿佛在揣摩着两位贵客的来意。
国师微微抬手示意无妨,目光如鹰般锐利,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张天命身上,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审视与探究,仿佛要将张天命看穿。随即他神色严肃地开口说道:“杨掌门,此次我与大皇子前来,是为了二皇子之事。陛下听闻二皇子在天剑山遭遇诸多不快,还因此折损了穆老,龙颜大怒,欲兴兵问罪。但老臣与大皇子认为此事或许另有隐情,所以特来查明真相。”国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空气中回荡,字字清晰。
杨继成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张天命,微微叹息一声,仿佛心中有着诸多无奈,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国师与大皇子移步议事厅,容我等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