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烂尾工程,细化分工

“这……这怎么可能!”

 

听了耿煊的话,感觉这世界都变得荒诞起来的郭子安,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放自己的五官。

 

嘴里不停的,反复的念道的,似乎在抗拒接受这个信息的真实性。

 

耿煊看着小。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耿煊轻声道。

 

然后,不待郭子安回答,他便自顾自的轻声讲述了起来。

 

他讲的,当然就是贺天睿的故事。

 

此人出生在元京,当其出生时,元帝还在。

 

可就在同一年,元帝死了。

 

然后,天下大乱。

 

对贺天睿来说,名为“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人生主线副本正式开启。

 

然后,在人生的下半页,他找到了自己的“应许之地”。

 

通过长达数十年的默默做功,凭一己之力,在赤乌山中挖出了一条长长的隧洞,并在九十二岁那年,带着数万人与他一起迁入其中。

 

从此,成功远离了乱世纷扰的他,不仅完美通关了人生主线,还对其竖起了中指。

 

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给这个小小的新世界“立法”。

 

封闭隧洞,断绝内外,禁绝修炼……

 

七年后,一个和平、安宁、远离乱世纷争的新世界在他的改造下初具雏形。

 

贺天睿也在那一年,溘然长逝,寿终正寝。

 

享年九十九岁。

 

从贺天睿去世到如今,经历了短暂的、虚假的繁荣之后,与外界隔绝的小世界,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无可挽回的衰退。

 

人口从鼎盛时期的数万人降低到现在的七千多人,且退化到了半野人的状态。

 

但这却并不妨碍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他,缅怀他。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他走后,小世界一路衰退到现在这般局面,都是因为再没出现一个如他一般的人物。

 

不然,再现当年的辉煌,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耿煊用平静的语气讲述完这一切,目光则看着远处,那让洙水两岸数百万人失了生计的灾难现场——

 

今日之前,所有人都以为是天灾,现在才发现,居然是人祸。

 

说完贺天睿的故事后,心中激荡的情绪也平复下来的耿煊没有再说话。

 

“……”郭子安同样没有说话。

 

好一阵沉默之后,他才涩声道:

 

“帮主您怎么肯定,这一定就是他做的呢有没有可能另有其人”

 

耿煊不答反问道:

 

“为什么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出手判断其师承来历难道就不担心看走眼吗”

 

“这能一样吗”郭子安愕然。

 

“当然……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样的。”

 

说着,耿煊伸脚跺了跺脚下岩石,道:

 

“这里,和那条隧洞,便出自同一人手笔。

 

那隧洞是贺天睿挖的,已是确凿无疑之事。

 

那这是谁做下的,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疑问。”

 

“……”

 

因为甲等于乙,乙等于丙,所以甲等于丙。

 

这简单到无懈可击的推理,让郭子安难以反驳。

 

不过,他还是做了最后的“挣扎”。

 

“还是有问题,按照您所说,贺天睿带人迁入赤乌山深处的盆地,是他九十二岁那年。

 

而他是元帝崩逝的那年出生的,也就是说,他带人迁入的时间,是471年前。

 

而七年后他就死了,也就是说,他最晚能动手脚的时间,是464年前。

 

可我查阅各家相关资料时,对于这导致洙水断流的山体坍塌发生的时间,是距今397年前。

 

也就是说,这山体坍塌的时间,是在贺天睿死去六十七年之后。

 

……他总不可能是假死吧

 

而且,便是五境圆满,无灾无病,最多也不过一百二三十岁的寿命,没听说有能活到一百六十多岁的。”

 

耿煊道:“很简单,这是个烂尾工程。”

 

“啊”郭子安瞪大了眼睛。

 

“他或许是低估了此事的难度。

 

更可能是,他决定做这事的时候,年纪已经太大,精力不济,只能做到那一步。

 

……但这个‘工程’的特殊性在于,他只要成功开了个头,并将其做到一定程度,他就会多一个特别的助手。

 

即便是他忽然死掉,这‘工程’的完成度也会在这特殊‘助手’的努力下,年复一年的增加。

 

直到,彻底完工。”耿煊如此道。

 

郭子安只觉一道霹雳在脑海中出现,给了他巨大的震动,却也带来了“光明”,只听他喃喃道:

 

“雨季。”

 

在这山体坍塌的那一年,距离贺天睿身死,这里又经历六十七个雨季。

 

而最后那个雨季,本身也是百年难遇的“灾难级”。

 

这些因素全部凑一起,轰的一下,灾难爆发了。

 

“这……这……”

 

按理说,到这一步,所有的疑问,全都得到了解答,郭子安应该没有疑惑了才对。

 

可他的心情,却不仅没有变得更加明朗,反而雾霾更深更重了。

 

若这一切都是贺天睿死前就基本预料到的情况,那……这人也太不可理喻了吧

 

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在死亡的那一刻,都还要对这片大地,种下如此恶毒的“诅咒”

 

想不通,完全想不通!

 

无法理解,根本无法理解!

 

到了最后,忍不住伸手挠头的郭子安,已经是一脸的痛苦面具。

 

耿煊见状,没有多说什么,道:“咱们去另几处看看。”

 

“好。”

 

很快,耿煊,郭子安一行人便离开了此地。

 

此后,他们又去另三处山体坍塌的位置进行了勘察。

 

站在最后一处山体坍塌处的山顶,一座如镜面一般的巨湖赫然已在脚下。

 

“走,咱们去那里看看。”

 

交代一声,耿煊率先朝山下急掠而去,很快就到了巨湖岸边。

 

此后,一行人沿着巨湖转了一圈。

 

找到了流出的,与月露原相通的河道。

 

说是河道,其实就是个相对其他区域,更加低矮的缺口。

 

水面很宽,左右泛滥。

 

水势一边往下,一边向着两侧低矮的密林漫灌。

 

除了这条河道,耿煊等人还探索到了另几条将来水汇入巨湖的上游河道。

 

其中一条,在看到的第一眼,耿煊就凭着强大的空间感知,确认其就是与近百里外的前哨营地相通的那条。

 

一开始,耿煊还迁就着郭子安的脚程。

 

后来,想要趁这机会尽量多实地探察一下的耿煊干脆将他们全都扔下,独自绕湖勘探了起来。

 

且为了确认工程的可行性,还沿着各条河道的上下进行了探索。

 

等心中大概有数,重新返回古河道淤塞段,与郭子安等人重新汇合之时,天色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有些灰蒙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