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仙问道中原五百

第41章 世情(第2页)

 徐青直接用邸报的公文,暗示徐乡绅自己识破了对方的伎俩。

 徐乡绅只要不想撕破脸,便得借坡下驴,否则真细究此事,连带吴知县的面子都得丢掉。

 本来事情办不好是正常的事。

 撕破脸,连中间人都下不来台,那就是得罪人,先辈的人情也必然耗尽。

 双方虚以委蛇一番,徐乡绅留下一笔五十两的仪呈,房契也没带走。徐青没有推辞,这是对方的赔礼。

 心里计较是一回事,明面上计较那又是另一回事。

 他接受,意味着面子双方都揭过去。

 徐青走后,周氏过来,看到徐乡绅留下的礼物,喜道:“青哥儿,你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徐老爷,倒是大方。”

 周氏先前在前厅的屏风后面,一边指挥人端茶送水,一边听他们的对话。

 还真以为是徐青指点迷津,人家感激了。

 徐青请周氏到院子里,四下空旷,轻声道:“婶婶,这事有些复杂,我跟你仔细说明白。你回我话,也小声点,免得人多耳杂,传了出去。”

 周氏现在已经将徐青当一家之主来看待,自然点头。

 徐青于是将自己的判断结合徐乡绅的反应,细细说了一遍。

 他觉得,周氏、李典史都是自己这一世最亲近的人,许多道理一定要讲清楚说明白,否则藏着捏着,他们还容易着别人的道,最后麻烦还不是落在他身上。

 有时候,不要觉得人情世故是很高深的东西。

 普通人一样懂得拿捏分寸,只是接受信息的渠道不同,加上自己平日里不琢磨而已。

 如果有人将其中弯弯绕绕讲出来,再不通人情世故的人,肯定是听得懂的。

 这种事,事关自身利益,大抵也是能听进去的。

 纵使听不进去,也能当个警醒。

 徐青就事论事,没有任何说教,更减小了周氏作为长辈的抵触之心。

 其实别说年轻人叛逆,有时候长辈更叛逆。

 道理说得再好听,人家也不会听。因为长辈往往要的是你的服从性,而不是你跟他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