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满天下陈爱庭

12 我们的教练是个天才!(第2页)

 还有像马丁·罗兰德。

 今年24岁的爱尔兰中场早在18岁时,就已经为布伦特福德一线队出场了。

 19岁就在英乙踢主力,而且处子赛季就表现得非常抢眼。

 可少年成名后,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伤病,再加上布伦特福德的帅位频繁更迭,导致他在过去两个赛季的表现每况愈下,甚至开始踢不上主力,沦为替补。

 单纯从实力上看,马丁·罗兰德是目前贝斯沃特中国人里最全面最出色的。

 攻守兼备不说,尤其是那一脚传球和任意球,非常惊艳。

 还有像中卫罗杰·约翰森。

 这名20岁的英格兰中卫身高1米91,非常强壮,防守能力也是相当出色。

 对于杨诚来说,除了脚下技术糙了一些,罗杰·约翰森作为一名中卫,真的没短板。

 但出道于低级别的弱旅威科姆,被杨诚给抢先截胡了。

 所以,杨诚非常清楚,这些球员一旦训练好了,整合出来,能够发挥出来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而提高训练水平,加强身体条件,这是提升球员表现的关键因素。

 让球员们感到新鲜的是,杨诚和教练组的训练并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更不是简单的跑步。

 绝大部分都是有球训练。

 而且很多都是基础性训练。

 起初,球员们都感到很奇怪,觉得这种基础训练没什么意义。

 虽说是英乙球员,可他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

 等到真正开始训练,要贯彻执行杨诚的要求时,他们就意识到问题了。

 例如,杨诚要求他们必须要跑起来,不能站着接球。

 这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杨诚要求所有球员的接球距离必须控制在10-15米之间。

 低于10米或超出15米,他都会点名批评。

 这就让球员感到非常不适应,很混乱。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很难去控制这种距离。

 就算他们控制好距离,接到球后,又必须一脚出球,绝不能让球在脚底下逗留。

 往哪儿传?

 怎么传?

 所有的球员都是一团乱。

 首堂训练课的场面乱得那叫一个不忍直视。

 而且,球员的消耗还非常大。

 精神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压力之下,体能消耗可想而知。

 但杨诚在下午、次日、第三天……

 依旧还是这么练。

 一直到第4天,球员们开始有些熟悉这种训练要求时,杨诚才开了第一堂战术课。

 “首先,我告诉你们,为什么会要求在10-15米?”

 经过了4天的苦练,球员们对这位23岁的主教练,同时又是俱乐部的小老板,已然生出了敬畏之心。

 主教练有没有料,球员是感受最深的。

 杨诚虽然年轻,但他是真的有东西的。

 而且非常高明。

 他应该就是布莱恩·基德所说的,天才!

 “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在一场足球比赛里,面对高压紧逼的防守,职业球员在10-15米的传球误差是最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小于10米,太拥挤了,反而不利于传球;大于15米,传球误差和失误率会大幅提升。”

 所有的球员自己琢磨了一下,尤其是回忆过去这4天的训练,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距离保持在10-15米,这要练成一种本能,以后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在比赛里,你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小于10米就跑开,多于15米就拉近。”

 球员们明白了,纷纷点头。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会乱?”

 杨诚依旧没有给球员回答的机会,而是自己揭晓答案。

 “因为你们都不带脑子。”

 “你们以前所在的球队是怎么训练,怎么比赛的,我不清楚,也不关心,现在来到我们贝斯沃特中国人,那你们就必须要适应我的要求。”

 “带着脑子上球场,要积极思考,要随时随地去分析比赛局势,去观察队友和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