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吴三风的劝说(第3页)

没错的,吴三风是来劝降的,并不是来吵架的,更不是来翻旧账的。

“永烈啊”

“不用解释的”

“老夫也是过来人”

“更何况,当年的大凌河之战”

“说句心里话,确实是老舅对不起你们”

“尤其是你老子,被押在鞑子大营,成为了质子人质”

“老舅降清以后,又反复无常,擅自跑回了锦州,不顾你们的死活”

、、、

是的,当年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太无耻了。

耗了好几个月,最后才答应降清,投降以后,又借口做锦州城的内应,一去不复还。

于是乎,祖可法、张存仁和韩栋,等一大堆大将义子,就成了鞑子的人质,差点被砍头。

自此,反复无常的祖大寿,也得了一个外号,叫倒戈将军,骑墙派高手。

当然了,吴三风把这个事情捅出来。

并不是为了翻旧账,也不是为祖大寿鸣不平,或是追究四年前的弹劾事件。

真正的想法,是告诉祖永烈,不要再拿祖氏来做筹码了,他们父子不配的。

“永烈啊”

“听老夫一句劝”

“正是因为,京城的祖氏,过的不怎么样”

“你们父子,要是看在当年祖氏的恩情,提携的份上”

“那就更应该投明,而不是死守,满清的这条破船上了”

“这一点,你要向老夫学习啊”

“应熊在西安,继续做他的额驸,广陵公”

“应麒在昆明,也做他的皇亲国戚,陛下的亲信大将”

“将来啊,无论是鞑子赢了,还是大明光复华夏了,咱们都不亏的”

“这就好比,当年的三国,南阳的诸葛氏”

“三兄弟,分投三国,一分为三,这才是最佳的手段,保全家族的底蕴”

“更何况”

“你爹是义子,你就是义孙子,牵扯不上京城的嫡系祖氏”

“想当年啊”

“你家老祖宗,老夫的亲舅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啊”

“大凌河一战,他带着一部分子侄将校,投降的满清,算是呐了投名状”

“自己又跑回了锦州城,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保全了忠义,又能保住自己的宗族”

“当年的辽东,大明朝廷,要是赢了,老舅也就能救回,扣在沈阳的子侄亲信”

“大明要是败了,满清赢了,祖氏有了投名状,鞑子也不会追究,再屠戮祖氏宗族”

“否则的话,你们的好日子,早就没了啊、、”

、、、

稀里哗啦的一大堆,活了一辈子的吴三风,出口成章,才是真正的老狐狸,活的明明白白。

这是用辽东吴氏,祖大寿,三国诸葛氏,活生生的例子,教育眼前的祖永烈。

多方投注,那就是乱世里,最佳的保命,保全家族的方法。

毕竟,所有的乱世,不到天下一统的最后一天,都有可能翻盘的。

笑到最后的势力,往往为了新生朝廷的利益,肯定要砍一批敌方的文武。

是的,天底下,蛋糕就这么大,敌方势力要是不砍的话,新生的朝廷,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