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页)

 即便不曾明说,人们也能从画面中意识到,丰饶的含义与生命有关。

 治愈——甚至死而复生!

 人们狂热道:“长生不老!?可得长生不老否??”

 神女!我们想选这个!

 【虚无。

 “蒙上双眼吧,它们说,勿要迫近的晦暗使你心神忌惮。因为它要教你的灵魂如灌铅般沉重,双脚变得麻木不堪……”】

 长城上的苦役们早已形容枯槁,但突然瞧见“虚无”的天幕,体内便不知从哪里迸发出一阵新的生命力,嘶声喊叫起来——“看哪!是咱们!!”

 【荒芜的大地上,攀附在巨大黄龙身上的人们,渺小如同蝼蚁。

 苦难令他们衰竭虚弱,他们的神情麻木,双眼却已经流不出眼泪。】

 不仅仅是长城上的苦役,修筑陵寝、宫殿、运河的人们……

 古往今来,那些被征发、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役们,都呆呆地望着天空——原来如他们这般微不足道的人,也能上天幕?

 上天,能看见他们吗?

 上天,为何不救救他们?

 上天可不可以给他们一个答案——为何他们生而如此艰辛?命运苦涩如此?

 那些世家大族们也为这些蚁民们居然能在天幕上出现单独一幕而感到惊讶。

 最终他们困惑不解,心有不安的安抚自己:“果然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吧……”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对动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是与自己一样的人呢?

 端坐于高堂之上的帝王久久不曾看见过自己的人民了,直到天幕显现,才有些人惊觉——

 原来天子一令,万民而哭的场景,是如此的残酷。

 立刻有大臣劝谏暂缓劳役,令民安生,有不少天子犹豫片刻,顺势许可。

 ——但仍有部分皇帝,对万民的苦难不以为然。

 有人想转移注意,稀释自己刚才看见那悲惨情境的不适心情:“之前那承乾太子不是说,他作天子,当肆欲;有谏者杀之?他或许适合选择‘虚无’之道!”

 “‘虚无’之道,为何应对穷苦百姓?难道‘虚无’是暴君之道?是‘肆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