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页)

 等到东汉,掌管钱财之权的大司农们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西汉末年王莽将钱币更改三次,最后导致交易体系完全崩溃的事情; 

 到了东汉末年,他们又多了董卓毁五铢钱,自铸小钱,以致民怨沸腾的例子; 

 东吴,吴大帝孙权嘉禾五年,铸大钱,结果物价上涨,岂不就是神女所说的“通货膨胀”? 

 从古至今,种种事迹并不新鲜,只是并未以“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语统一称呼罢了。 

 但历史上,历代大才们,有人提出过解决方案吗? 

 ……好像,没有啊。 

 要不天幕结束后回家各自再使劲翻翻史书吧! 

 明朝,尤其是明朝中后期,那就沸腾起来了。 

 听见了吗?看来咱们这海禁是一定要开的了! 

 可怎么开呢?总不能开了还叫人说,是因为咱们这一朝开了海禁导致亡国了吧?这责任谁也背不起呀! 

 之前天子下令海禁,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不是无缘无故就禁绝下海。 

 若是开海,是不是要处理倭寇?可北边蒙古还得打仗,两地开战,别还没白银流入通货膨胀,大明财政就要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