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谁不是更喜欢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呢?(第3页)

 “推广方面能跟上的话,一定是我们闪音的转化效果会更好。”

 之后又有几个高管出言附和。

 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

 产品比对面好,资金也不比对面少。

 那当然就该跟上推广,去抢占市场。

 是杨峥那开天眼的视角,放到现在才显得不正常。

 但正确。

 前世斗音日活用户峰值高达7亿,月活用户峰值高达10亿。

 现在闪音和块手的日活用户加起来才多少?

 1.5亿不到。

 只是斗音巅峰的20%出头。

 这就意味着,现在的短视频市场,只能说才刚开辟出了一个口子。

 闪音哪用得着现在就去跟块手拼刺刀?

 所以杨峥还是否决了众位高管的提议,仍旧表示:

 提高用户转化,提升内容质量。

 之后他又单独留下技术总监祝维嘉聊了聊。

 得到了又一个好消息:去中心化推荐算法,基本成型。

 所谓“去中心化推荐算法”,是基于“中心化推荐算法”而来。

 而“中心化推荐算法”,就是那些传统互联网平台的推荐模式。

 通过各项数据的比重,把热门的话题、产品等,优先集中的展示给用户。

 流量基本由平台主导,集中在头部。

 优势是:平台可以高效管理内容生态,主导热门题材。

 缺点是:用户的选择受限于算法,中、小创作者很难获取到流量。

 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平台内容同质化,用户审美疲劳,平台失去竞争力。

 而去中心化算法,也就是前世斗音的核心算法,就是在规避这些缺点。

 其核心机制就是:

 建立不同的用户模型,让每个用户的选择,自主决定内容的推荐。

 优势是:减少平台的干预,精准推送用户自己想看到的内容,为创作者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防止流量垄断。

 缺点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流量分配不“合理”,用户容易陷入信息房茧。

 但这些缺点,对平台发展的影响,当然没有前者那么大。

 甚至还有益于促进平台的发展。

 比如“用户容易陷入信息房茧”这一点。

 谁不是更喜欢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呢?

 甚至这才是斗音能发展起来的核心因素。

 也是杨峥敢放块手先跑40米,再去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