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文化稽查

一次论坛私信交流中,一个代号“洛阳铲下无虚土”的神秘用户,向他兜售一组据称是刚“出锅”的战国竹简的高清照片。

 “绝对孤品,上面记载的东西,能颠覆你对那段历史的认知。”

 对方的语气充满诱惑,且价格不菲。

 作者盯着屏幕上对方发来的、一张极其模糊的预览图——那竹简的形制、墨迹的氧化程度,确实透着一股难以伪造的古意。

 对“真实感”的偏执追求瞬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

 作者咬咬牙,通过论坛内置的、难以追踪的加密支付通道,完成了这笔交易。

 几张高清图片传了过来,上面的古文字作者一个也不认识,但那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让他心跳加速。

 作者立刻将这些“素材”融入自己正在创作的故事线里。

 作者以为自己的行为足够谨慎:使用加密通讯工具,交易完成后立刻清除聊天记录,访问论坛使用虚拟机,甚至定期格式化硬盘。

 但他低估了国家机器在网络空间布下的天罗地网。

 某市,国家文物局下属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简称“打文办”)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滚动。

 一个专门负责网络巡查的年轻警官小陈,眉头紧锁地盯着自己面前的几块分屏。

 他正在追踪一条涉及非法跨境文物拍卖的线索,目标指向一个名为“土夫子之家”的加密论坛。

 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配合网安部门的协作,他们艰难地在这个论坛的访问流量中,筛出了一个行为模式异常的国内ip地址。

 这个用户访问频率极高,时间跨度长,尤其在深夜异常活跃,浏览的帖子多涉及高价值的、未公开的出土文物信息,甚至存在可疑的资金流动痕迹。

 技术溯源显示,这个ip最终指向杭城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

 “头儿,有情况!这个‘摸金校尉7’,行为非常可疑,不像普通爱好者,更像在系统性收集敏感信息,而且有购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