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完美的配合。(第2页)
还好目前的线程没到后世那种程度,稍微赶一下工,还是能进行小批量制作。
于是,在这一周的等待期里,江夏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他召集了原东风113项目组的大部分研究员,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项目动员。就在那架伊尔-28的庞大身影旁,他对着图纸和黑板,简要介绍了他的改进理念和所需的技术方向。
正是这次开诚布公的介绍,让那些原本因项目审计而人心惶惶、前途未卜的技术骨干们,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动人心的新平台和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咱们要给它装新的火控雷达,用咱们自己做的硅组件当核心,让它能在夜里几十公里外就锁定地面目标。这活儿,比你们以前搞的歼击机还实在,干不干?”
这话一出口,研究员们眼睛都亮了。以前捧着图纸空琢磨,现在有实机可改,还有明确的目标,哪还觉得保密条例 “又臭又长”?
捧着册子逐字逐句看,连 “未经允许不得靠近停机坪” 这样的条款,都被他们视作必须掌握的“参与资格证”,生怕漏了哪个细节,耽误了自己上手参与这项伟大改造的资格。
这边技术员们干劲十足,那边李怀德和杨佑宁的 “红白脸” 戏,也唱得炉火纯青。
是的,靠着李怀德和杨佑宁的出色发挥,让那帮被审计的大小干部根本没空来关心这帮原东风 113 项目的研究员到底在干什么。
杨佑宁彻底发挥了“杨二愣子”的较真本色,他揪着赵主任等一众干部,在浩如烟海的设备台账、物资清单和经费报表里反复打转,其严苛和细致程度,堪称“鸡蛋里挑骨头”。
所有大型设备的统计核对刚一完成,他立刻又拉着这些人一头扎进了后勤保障流程的追溯和物资消耗的审计中。从一颗特种螺丝的采购审批流程是否完备,到一双手套的领用记录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定额标准,他都查得极为仔细,问得极其刁钻。
弄得相关人员焦头烂额,几乎脱不开身。
“王副主任,你们车间三季度领用劳保手套一百二十副,根据定额标准,超额三十五副。每一副的去向,损耗理由,补领审批单呢?拿不出来?拿不出来就是管理漏洞,就是浪费国家财产!思想上首先就松懈了!”
杨二愣子又窜上了桌子,拿着脚跟当鼓槌,让整个会议室充满了刺耳的噪音:“还有,去年厂里维修暖气管道的预算,为什么用了购买车床附件的款项?科目混用,手续不全,这个问题很严重!必须说清楚,所有经手人写材料,明天一早放我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