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高育良来电(第3页)

 那个历史话题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让他想到从北山的党政干部着手,由此开启了北山经济的第一次复苏。

 截止今天,北山轮岗干部已经为北山提供了三百多家店面,和一百多家微小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三千多个。

 这里面有他们真招商过来的,也有借着招商名头,自己开店开工厂的,算是初步盘活了市场经济。

 “同伟,没打扰你吧。”电话接通,传来的是高育良一如既往的亲切。

 祁同伟说:“下班时间,不打扰。”

 高育良带着长辈似的关心道:“那就好,我最近也有些忙,都没时间给你来个电话,过去两个多月了,还顺利吧。”

 祁同伟回道:“上下都理顺了,该掌握的都掌握了,现在就差把北山经济搞上去了。”

 高育良语气藏着羡慕,“你啊,我从来不担心,从政这些年,好像就没有什么事能拦住你的。”又不无透露出一点担忧,“现在转眼你就快和我比肩了,说实话,我是既自豪又担忧。

 少年得志,易翻船。

 同伟,有时候还是要学着藏着点锋芒。”

 祁同伟笑道:“老师,您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伤感了,当年在您家,咱们还论过“争”,要争那就不可避免的锋芒毕露,藏锋只会让人家觉得咱们软弱。

 何况年轻人,要是不锋芒毕露,那还叫年轻人嘛。”

 高育良也笑了:“那时候我也不成熟,不知官场险恶,今天我想咱们还得重新定义这个“争”字。”

 祁同伟表现出兴趣,“老师有了新的感悟?”

 “是有那么点心得。”高育良微微叹气。

 祁同伟听出来一丝意味,“看来我离开的这两个多月,海洲一定发生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