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何赵之争

元宵佳节,灯火漫卷,街巷成河。

 

汉东省委的四川道广场上,烟花骤然而起,炸开的金花银雨将夜幕染成斑斓的彩虹。

 

人们仰头惊叹,火星坠落的轨迹如流星划过,照亮了年轻男女羞涩对视的脸庞,儿童追逐打闹的身影,以及人人那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站在省委大楼,透过窗户,何继元俯瞰着灯火阑珊下的欣欣向荣,嘴角不由浮上一层笑意。

 

二十一年的改革,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足了,而他也老了。

 

玻璃上那张威严的脸庞,沟壑纵横,白发鬓霜,就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哪还有当年的意气风发。

 

回首来路,漫长而艰辛。

 

和很多改革的干部一样,好几次,他都差点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都说摸着石头过河,可石头哪有这么好摸,水进去。

 

记得八十年代初期,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他正在

 

在意识到改革后的好处后,他第一个提出国企改制。

 

想要改革,那就要面临改革的阵痛,如今天很多地方工人被动陷入失业一样,当年他眼光超前砍掉那些效益不好的工厂,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工人下岗的眼泪曾砸在他办公桌上,玻璃碎裂的声响与哭声交织,像一根刺扎进他的心脏。

 

有老同志指着鼻子骂他“背叛集体”“走资派”,他沉默着咽下所有诘难,深夜独自在办公室翻看群众来信,直到烟灰缸堆成一座小山。

 

还有那次招商引资,他顶着压力签下争议项目,项目落地后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腾飞,但举报信却如雪片般飞进纪委——他几乎在审查的深渊里溺毙,最后靠着一沓沓调研数据和百姓的联名信才挣脱出来。

 

回望他的这一生,波澜壮阔,但在华夏的历史中,却又平平无奇。

 

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恍惚中,一张年轻的脸在他面前晃动,竟是他那位搭档——赵立春。

 

是啊,在赵立春的衬托下,他觉得自己好似并不是什么汉东的掌控者。

 

这位同志成长的很快,三年前,他们俩同时接任汉东省委一二把手。

 

当时,这位年轻的同志因为改革成绩亮眼,升的快,所以根基并不稳当,基本处于被自己压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