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天涯逍遥

第四百九十五章 博弈(2)

 现阶段的大虞处在一个很有趣的状态,即掌管天下事的权力运转,是两套并进的微妙模式下。

 一个是外朝中枢有司,按制处置所遇各种事宜,一个是御前廷议,即天子召见有司大臣至御前。

 在楚凌从上林苑摆驾归宫前,大虞可从没有过这种状态,也恰恰是这样,使得不少大臣是有疑虑的。

 楚凌刚御极登基之初,针对天下事的处置,是三后召开大朝,中枢有司诸臣参加,期间有任何问题就由三后明确,对应的有司根据三后旨意落实,当然了,这前后还会存有奏疏直递三宫的情况,毕竟这背后所牵扯的太多了,难保不会出现分歧或算计。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出现逆藩反叛,就开始出现变化了。

 频率增多的大朝次数下,针对天下事的处置,针对叛乱的镇压,针对战时前线的供需等等,三后这边以太皇太后孙黎为尊,而中枢有司则以三省为主,继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

 权力看似是集中了,实则并非是这样。

 作为承受压力最大的孙黎,她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紧密围绕大虞疆域完整,江山社稷延续,至尊帝位不变而展开的,这也就使得在解决所临问题与困境时,孙黎在权衡利弊下,需要满足各方诉求,必要时做出对应让步,继而确保她的出发点不会偏移。

 在这一时期下,孙黎从某种意义上,所代表的就是大虞皇帝,但这仅是实际上的,而名义上的大虞皇帝,就是被孙黎支撑起一片天,继而离开旋涡中心,退到上林苑蛰伏的楚凌。

 这祖孙俩做的心照不宣。

 由于孙黎做的太逼真了,以至于那段动荡岁月,随着韩青镇压逆藩叛乱而结束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朝野间有不少群体都以为太皇太后真想废帝,为此在这前后也发生了不少风波……

 可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楚凌强势归宫而改变。

 而如今的微妙模式,恰是楚凌有意推动的,楚凌就是要叫中枢的文武大臣,一个个都处在棋局之下,叫他们心思不定的处在各自位置上,去面对中枢所生风波与影响。

 这种模式最凶险的时期,就是凤鸾、凌华两宫颁选秀诏前的那段光景,如果楚凌想做的事被打断了,重用与提拔的人没能扛起来,那么大局就代表在脱离楚凌的预期掌控,这会对楚凌造成不小的被动。

 不过这种事态并未发生。

 “这个齐盛,有些黔馿技穷了。”

 虞宫,大兴殿。

 倚着软垫的楚凌,御览着秘书省呈递的汇总简报,似笑非笑道:“他这一系干的事儿,就是围着暴鸢转的,翻来覆去无非是将暴鸢污名化,使御史台的公信受到质疑,顺带攀扯到朝中的一些大臣,妄图将这水搅浑。”

 “原以为齐盛能有什么高明手段,以反制暴铁头他们弹劾的势头,可如今看来啊,朕还是太高看他们了。”

 讲到这里,楚凌将奏疏合上,随手丢到御案上。

 “陛下,齐盛他们做的事儿,还是对中枢有司造成一定影响。”御前服侍的李忠听后,脑袋低垂道。

 “据奴婢所知情况,中枢有司的一些官员,私底下串联在一起,继而趁着这股风潮在推一些事。”

 “其中就有针对榷关总署,虞都令府,京畿道刺史府的一些事出现,这还是在虞都内外及京畿一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不是关键。”

 楚凌摆摆手道:“这股风潮下,徐黜、王睿、萧靖、孙淼这帮三省要员,只要他们没有所动,那就影响不了大局。”

 “在大虞最不缺的,就是想趁着水被搅浑,继而谋取好处的利己派。”

 “可惜,他们不是关键啊,更何况现在的大虞,早就不是先前的大虞了,适用于过去的,并不适用于今下了。”

 李忠低头不言。

 作为御前服侍的大太监,李忠对自己的定位很准,那就是绝对服从于天子,在必要的时候,有技巧的对天子讲出一些看法,以供天子分析与洞察。